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芦笋春季育苗很关键,芦笋春季育苗技术要点有哪些?

芦笋的栽培技术: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笋等四大技术环节。1、栽培芦笋,选择土壤疏松、土层厚的砂壤土。涝洼地、冷浆地及土壤板结的粘土地不宜栽植。当小苗长到20多厘米的时候就可以移栽了,移栽前先填20厘米的土,然后放腐熟的有机肥,然后再填土至盆口20厘米,将土壤和肥料搅拌均匀,然后定植,浇上定植水就可以了。

芦笋春季育苗很关键,芦笋春季育苗技术要点有哪些?

芦笋是一种多年生宿根类作物,其嫩茎营养丰富,口感好很受欢迎。芦笋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20年左右之久,所以种植前一定要选择好地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芦笋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肉质根,茎分为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上茎在冬季枯萎而以地下茎在土中休眠越冬,春天由地下茎抽发嫩茎供食用。

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原产地地中海及小亚细亚地区,已经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现在世界各国都有种植,其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誉。采用种子繁殖的话,那就先要用温水把芦笋的种子浸泡两三天,记得要勤换水哦。这是因为芦笋种子的外皮很坚硬,浸泡一下利于其发芽。浸泡好了之后就想育苗,之后在移栽定植。

芦笋适应性很强,在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种植,但是我国北方地区种植的芦笋要比南方的品质好一些,主要是由于北方芦笋生长时间较长,水分含量要比南方的芦笋少,有着长、多、粗的根系特点,再加上芦笋还是一种怕涝又比较耐抗旱的植物,所以种植户最好选择透气性比较好、排灌水良好、泥层比较松比较厚又不容易板结的田地种植芦笋。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而种植芦笋前先科学育苗,长至一定高度时进行移栽,并及时做好管理。

蔬菜春育苗病害防治技术(蔬菜苗期病害防治)

番茄春露地栽培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番茄的主要栽培方式之一。 除了育苗需要保护设施或不用保护设施外,成株期在露地条件下生长发育,生产成本低,管理技术也相对简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番茄春露地栽培的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春露地番茄栽培由于前期处于低温,后期处于高温。因此,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高产、耐高温高湿、高抗病毒病、多茸毛和耐根结线虫的品种,要求早熟的还应选择中早熟或自封顶类型品种。

二、培育壮苗

培育壮苗是高产的关键,一般每亩用种子40~50克,每平方米苗床播6~7克。如采用冷床育苗,育苗期早熟品种需70~80天,中晚熟品种需80~90天;而采用温床或温室育苗,则育苗期需要60~70天;华南地区(广州)小拱棚育苗需45~50天。育苗方法参考日光温室春茬番茄栽培。

三、整地做畦、覆膜

种植地选最近2~3年没有种过茄科作物、土壤肥沃疏松、浇排水方便的地块,在冬前进行深翻,深度为25~30厘米,结合翻耕施基肥,每亩施有机肥5000~6000千克、磷酸二铵15~20千克,深翻后,耙细耙平。然后做畦,做畦时按宽50~60厘米、高10~15厘米做高畦,方向以南北延长方向为好。

一般采用80厘米宽的地膜进行覆膜,在覆膜时,要求垄面平整,保证地膜能紧贴地表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和保水保肥。

四、定植

应在当地终霜期以后,10厘米深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定植。注意克服春季低温,要求定植后半个月不会出现霜冻及寒流等不稳定的天气,各地在种植时要根据当地天气情况与自身的种植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定植期。

播期根据各地终霜时期而定,一般均在终霜过后定植,按定植期往前提70~100天即为播种日期。

一般华北地区多在谷雨前后(4月中、下旬),东北、西北地区多在立夏至小满期间(5月),长江流域各地可提早至3月下旬,华南地区(广州)更可提早至立春到雨水期间(2月)定植。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和获得较高的产量,可利用保护地设施进行提前育苗,等到终霜期结束后,可及早在露地进行定植,可以争取时间提早成熟和采收上市,以便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定植密度一般每畦2行,畦内小行距50~60厘米,大行距60~70厘米,株距35~40厘米。先刨穴,穴深8~10厘米,一般每亩种3500~5000株。

定植时,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在栽苗时,有的地区是先浇水然后进行栽苗,也有的地区是先栽苗然后进行浇水,两者没有太大的区别。移栽的时候,深度要适中,适宜的栽植深度以土坨和地表相平或稍深为好。

五、定植后的管理

1、植株调整

露地番茄定植后,在浇完定植水后,应及时进行中耕松土,以提高地温和保墒,以利于缓苗。并及时进行支架,在露地栽培中,一般采用单秆整枝,在整枝时,只留下主茎生长,所有侧枝都在5~7厘米长时全部摘除。与果穗同节的侧枝由于生长力特别旺盛,因此要进行打顶操作,打顶时一般在拉秧前50~60天(留有5~6层果)于花序上留2~3片叶候摘除顶芽,这样有利于将有限的养分都供给给花果的生长。

2、水肥管理

当番茄在定植后,要进行适当的蹲苗,这一阶段的管理工作以中耕保墒为主,不干旱可不浇水,见干见湿即可。当第一穗果长至核桃大小时,这时植株进入结果期,对于需水量逐渐增多,所以应多浇水。一般每5~7天可以浇水一次,沙质土气温高时要多浇,相反则少浇,以提高果实质量。

番茄追肥应根据地力和长势确定,在结果初期,可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追肥以速效化肥为主,追肥共2~3次,每亩施用10~15千克。留4穗果以上的高架,要适当增加追肥的次数。

3、保花疏果

番茄在低温或高温季节,会有授粉不良而产生落花的现象,因此应进行适当的保花工作。一般在每穗花序开花2~3朵的时候,可通过喷防落耶素溶液进行防治,喷施浓度为25~30毫克/升,每序花处理1次即可。鲜食大中果型品种一般每穗留3~4果,小型品种留5~6果,过多时要早疏除,以保证果实整齐,提高品质。

4、病虫害防治

目前,番茄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较多,下面对一些主要病虫害类型的发生及防治情况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1)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中常发且危害比较重的一类病害,广泛发生于各地的蔬菜生产区,番茄灰霉病发生时,主要对茎、叶片、花果等产生危害作用。

①表现症状

果实染病,一般以青果发病程度更重,先被侵染的部位多是残留的花瓣等部位,之后病情逐渐扩展到叶柄、果实上,导致番茄果实外皮颜色转为灰白色,呈软腐状,并有灰绿色的霉层长出,最后果实因失水过多而僵化。

叶片染病多数先在叶片顶端发生,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逐渐呈?V?形扩展到叶片的内部,发病时颜色为浅褐色,表现为水渍状,具不规则边缘的深浅相间轮纹,之后干枯的叶片表面产生霉层,最终叶片枯萎死亡。

植株的茎部染病,刚发病时出现水渍状小点,之后扩大为长形或者长椭圆形的病斑,在空气中相对湿度比较大的情况下,病斑出现一层灰褐色的霉层。

②防治办法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主要是做好早期的预防工作,做好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几个关键时期的管理。预防上可以在育苗前将种子浸泡在臭氧水中45分钟左右进行消毒,定植前选择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200倍液等对准幼苗进行喷淋。

(2)番茄早疫病

番茄早疫病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对番茄的果实、叶片、茎、花产生危害。

①表现症状

叶片染病时,发病初期会出现小黑点,之后逐渐扩展呈轮纹状斑点。

果实染病一般发生在青果上,刚开始时在花萼附近出现症状,初始形状为黑色的不定形或椭圆的斑块(褐色),发病后期番茄果实表皮开裂,降低果实品质,发病部位质地硬,产生一层密集分布的霉状物质(黑色)。

茎部发病多数在分枝的部位出现病斑(褐色),形状有椭圆形、不规则的圆形等,并有一层灰色的霉状物质产生。叶柄部位发生早疫病危害时出现椭圆的病斑(轮纹状,黑色或深褐色),随着病情的扩展,最终病斑包住茎部。

②防治办法

番茄早疫病的防治药剂可选择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等进行喷雾防治。刚发病时,及时将田间的发病叶片、枝条、果实等摘除清理干净,并喷施药剂防治。选择天气晴好的情况下施药,每隔1周防治1次,连续防治3次即可。

(3)白粉虱

①发病特点

白粉虱的成虫、若虫群聚在番茄叶片的背部产生危害,导致叶片的颜色变黄,出现萎蔫,虫害发生程度重时可导致番茄植株枯萎死亡。白粉虱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其分泌的蜜露可对番茄果实、叶片产生严重的污染,导致煤污病的发生。

②防治办法

白粉虱成虫对**有较强的趋向性。因此,可在番茄园内悬挂涂抹一层粘油的黄板,悬挂密度为30~50块/亩。若田间白粉虱发生程度比较轻,则可在番茄园内释放天敌丽蚜小蜂,每2周左右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若田间发病程度重,则可选择绿亨20%啶虫脒1000倍液等进行喷雾防治。

(4)蚜虫

蚜虫主要对番茄植株的嫩茎、叶片产生危害,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防治办法:当田间出现大量蚜虫时,可选用5%杀螟松乳剂8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等进行防治,每隔1周喷施1次,连续喷2次;也可将辣椒与水按照1∶8的比例煮沸30分钟,或者将洗衣粉与水按照1∶25的比例混合均匀,对准植株喷洒,每隔1周喷1次,连喷3次。蚜虫有很多天敌,可保护好寄生蜂、瓢虫等天敌生物,发挥出以虫治虫的作用。

番茄春露地栽培作为番茄的重要栽培形式,可大量满足人们夏季食对番茄食用需要,是为市场提供廉价产品的主要茬口,也是周年生产,四季均衡供应中重要的一环。

早春因气温不稳定,低温阴雨天多,有利病害发生,蔬菜育苗往往病害严重,损失大。苗床常发生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灰霉病等,还有因沤根、烧根等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为有效控制苗床病害的发生和蔓延,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现将具体操作步骤介绍如下:

1、选择适宜的苗床

苗床要选择地势高,排水方便,土质肥沃,背风向阳的田块,并开深沟,以利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床土必须用新土,以减少病源,基肥要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

2、苗床消毒

先耕翻苗床,每平方米用40%氰氨化钙l00克(lm2xl0公分深度床土)均匀撒在床土上,浇足水分,覆盖塑料膜闷7天,7天后揭膜翻一下,等待5?7天后再进行播种,同时盖籽泥也要进行消毒处理,每立方米盖籽泥,用40%氰氨化钙l千克,将药剂撒入泥中,拌均匀,喷适量水后用塑膜封闭7天,7天后揭膜待用。

3、做好种子消毒

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包衣消毒可杀灭潜伏在种皮的病原菌,还可渗入种子内部,杀灭侵入种子内部的病原菌。按种子重量的0.3%-0.5%的用药量,将药液倒在包衣用的容器内,再用l:l0或l:l5的少量清水稀释,然后倒入需处理的种子,充分搅拌均匀,全部着色为止,可即拌即用,也可拌种后存放待用。

4、加强苗床管理

合理控制苗床的温、湿度,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播种后要注意保温,特别在寒流侵袭时,更应注意夜间覆盖保温。浇水要少浇轻浇,不能使床土过湿,降温过快,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促进发根。晴天中午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温度,避免秧苗徒长,同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发生冻害,肥害和药害。

5、适时进行药剂防治

勤检查,发现病苗、死苗及时拔除,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出苗后l0-l5天,每隔7-l0天,定期用药预防,可选用2.5%适乐时l000倍液,25%阿米西达l000倍液等杀菌剂,一般要连续防治2-3次o&nb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40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