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广西中草药的主要种植种类

广西中草药的主要种植种类:

广西中草药的主要种植种类

1、桂东北

罗汉果、厚朴、黄柏,银杏、了刁竹、威灵仙、白前、不出林、红根草、红豆杉等。

2、桂东:花粉、葛根、山药、茯苓、水半夏、肉桂、灵香草、甜茶、绞股蓝、佛手、香橼、蔓荆子等。

3、桂中

山栀子、水栀子、山银花、山绿茶、八角、广金钱草、青天葵、山豆根、地枫皮等。

4、桂西北

大风艾、石斛、薏苡、桂仲、草果、吴茱萸、川柬子、黄精、龙胆草、通草、山豆根、木蝴蝶等。

5桂东

肉桂、八角、巴戟天、砂仁、安息香、鸡骨草、益智、高良姜、草豆蔻、莪术、姜黄、郁金、珍珠、海马、鸦胆子等。

6、桂西南

田七、龙血竭、八角、草果、砂仁、木蝴蝶、木棉花、千年健、山豆根、地枫皮、苦丁茶、黄精、大果山楂、蛤蚧等。

山西和顺山村是如何靠中药材脱贫的?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美誉。据资料统计,全川中药资源有5000余种,其中植物药4600余种,动物药320多种,矿物药130余种,约占全中国中草药品种的75%;其中著名地道药材和主产药材30余种,如川芎、麦冬、黄连、川贝母、冬虫夏草等不仅是中国出口较早且量大的品种,而且在中国国内的生产和销售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川芎占有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人工种植中药材超过50万亩,已建立川药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38个;各种动植物药的年允收量超过1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产地。主要野生和栽培(养殖)中药材品种及其地理分布概括如下:

川芎都江堰市(菊花心川芎)、郫县、彭州市、崇州市

川贝母阿坝州、甘孜州;以卷叶贝母、暗紫贝母为主

附子、川乌江油市;以南瓜叶附子为主流品种

黄连洪雅县、峨眉山市、大邑县(味连)

麦冬绵阳市、三台县(绵阳麦冬、川麦冬)

天麻平武县大量栽培,野生资源广布

冬虫夏草康定县、马尔康县

红花简阳市、平昌县(川红花)

干姜四川岷江流域多栽培、犍为县、沐川县主产

川牛膝天全县(天全牛膝)、洪雅县

金银花南江县、沐川县(川银花)

丹参中江县(中江丹参)、平武县(川丹参)

补骨脂西昌市、金堂县

郁金(川郁金)双流县、犍为县、崇州市(多栽种绿丝郁金、黄丝郁金)

姜黄犍为县、崇州市、双流县

莪术犍为县、崇州市、双流县

天冬内江市、古蔺县

白芍中江县(中江白芍)、渠县

白芷遂宁市(川白芷)

黄柏荥经县、峨眉山市、洪雅县、通江县(川黄柏)

厚朴都江堰市、峨眉山市、古蔺县、三台县(川朴)

杜仲四川各地均有栽培

半夏南充市、西充县主产,川东北地区多野生

金钱草四川多野生资源(四川大金钱草)

泽泻彭山县、都江堰市(川泽泻)

麝香都江堰市、马尔康县(人工养殖,活体取麝)

熊胆都江堰市主产(人工养殖,活体引流)

辛夷北川县主产,四川各地有栽培

乌梅大邑县、达州市多栽培

川续断主产凉山州

羌活甘孜州、阿坝州

银耳通江县(通江银耳)

川明参苍溪县、金堂县、巴中市

柴胡剑阁县(竹叶柴胡多野生,习称“剑柴”;北柴胡多栽培)

桔梗梓潼县(川桔梗)

花椒汉源县(川椒、红椒)、茂汶县

大黄四川北部、西部多栽培

党参九寨沟县(原南坪县)

菊花苍溪县、仪陇县、中江县

龙胆凉山州野生资源丰富

川木香四川西部(阿坝州)

枇杷叶四川各地栽培

佛手犍为县、沐川县(川佛手)。

根据四川省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药材分布状况,川药划分为四大产区:

Ⅰ.四川盆地药材生产区——本区位于四川盆地底部,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主产川芎、麦冬、丹参、白芍、附子、川乌、郁金、姜黄、莪术、泽泻、川白芷、川明参、干姜、佛手、无花果等1000—1500种。

Ⅱ.攀西地区药材生产区——包括凉山州、西昌市、攀枝花市、金沙江干热河谷等地,水热条件好,主产芦荟、茯苓、补骨脂、红大戟、穿山甲、川续断、三七、黄芩、防风、砂仁、山奈等2400余种。

Ⅲ.盆地周缘山地药材生产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四川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中药资源约1500—2000种,主产天麻、川牛膝、杜仲、厚朴、黄柏、银杏、黄连、金银花、柴胡、辛夷、半夏、红花等品种。

Ⅳ.川西北高原及川西高山峡谷药材生产区——该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500—5500m,主要包括阿坝州和甘孜州,环境几乎无污染,盛产大量名贵中药材,主产川贝母、麝香、红豆杉、薯蓣、羌活、党参、冬虫夏草、黄芪、大黄、秦艽、、红景天、雪莲花、雪上一枝蒿等约1800种。

晋中5月3日,正值暮春时节,在山西省和顺县马坊乡乐毅村的山间地头,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一棵棵药苗被整齐地种在土地上。

和顺县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以山地、丘陵居多。马坊乡位于山西省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全乡1798户、408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98户、3058人。马坊乡乡长赵彦告诉记者,当地原来主要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

近年来,马坊乡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年轻劳动力减少、传统农业种植收益低等现状,把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作为推进扶贫开发的一项举措,与晋中盛晋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达成协议,由公司承包耕地进行黄芪、黄精、苍术等中草药种植,公司支付给农民租金,并承诺在中药材基地田间管理、收获等用工时优先雇用本地村民,让农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赵彦告诉记者,马坊乡属纯农业乡镇,远离工业区及各种污染源,是该县少有的无公害污染区域之一,“马坊属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中药材药效成分的积累”。据了解,和顺县所产黄芩的皂苷含量全国排名第一,唐朝时期和顺柴胡曾被定为“御范柴胡”。

75岁的郝千云是马坊乡的一位村民,孩子们都外出打工,家中只有他和老伴,原来家庭收入来源于种植的几亩耕地,经济来源比较拮据。郝千云告诉记者:“以前家庭收入非常低,2016年开始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干活,每年基本干4个月左右,能增加收入8000多元。”

赵彦介绍,目前,马坊乡中药材种植规模已达到6000余亩,带动贫困户260余户、600余人,人均增收1900余元,中药材种植也成为当地带动脱贫增收的一个新的产业渠道。2017年,马坊乡脱贫262户、759人。

马坊乡的产业脱贫只是近年来和顺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和顺县实施了特色农业产业、农业产业园区、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建设、文化旅游开发等十大增收工程助力脱贫攻坚,该县2018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目标任务为全县71个贫困村整体脱贫,13500名贫困人口本质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41%,实现高标准高质量脱贫摘帽。

“全力实施好2018年脱贫攻坚行动计划是确保全县71个村、13500贫困人口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下降为0.41%的一场输不起、没退路的硬仗,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顺县县长马海军如是说。

以上内容来自:中新网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99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