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养猪场
养猪场选址;猪场在建设时,要选择用水、用电方便,道路畅通,远离其它猪场,这样可以有效避让猪场以外猪只带来疾病威胁。有些猪本来带有疾病的,我们购买回家吃了,吃不完剩下来的那些我们也会倒掉用来喂猪的,所以传染病就会慢慢入侵到我们自养的猪圈里,还有各方面的排污水道。
猪圈建设场地要求要宽阔,要给猪充足的活动场地,生态优美的养殖场地对猪肉的肉质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猪舍距离也要加大猪场内外场地的杂草,猪场没有进行及时的清理,那么这些地方就成为老鼠、虫子、蚂蚁等动物的藏身之地,同样它们也可以通过沾染细菌或病毒,然后间接的传染给猪群,粪便排泄方便容易处理,如果粪便排泄不好处理,容易造成细菌病毒的二次复发,所以要及时处理粪便减少疾病污染。
可以在场区外围种植5~10m的宽防风林,这样可以在寒冷的冬季使场内风速降低70%~80%、在夏季使气温下降10%~20%、还可以使场内空气中有毒,有害的气体减少25%最好是租赁个现成的养殖厂房,或是找个与村屯保持一定距离的地方,来开展工作,这样即保证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保证自己养殖效率,空气新,好防疫,排水得到合理有效安排。
一头体重200斤的猪需要0.8~1.2平米,当然,冬天里的猪群密度可大一点,而夏天的猪群密度就要小一点了,毕竟冬天猪怕冷,可以挤在一起生活,夏天就要防暑降温的了!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大小猪都不耐潮。猪舍一定要保证空气洁净,通风便利,有一定合理的光照。在冬季保持舍温,门窗紧闭,但要保证空气洁净。
小型养猪场的猪舍建造,相信很多人都会,因为这在农村以前是很常见的,所以并不难。
但一个合理的猪舍更能利于猪群的饲养与管理,使养猪变得更方便、更简单。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下小型养猪场猪舍的合理科学建设方法:
1、选择合适的场址
现代养猪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生产,都不应该在庭院饲养。
场址应该选择在村边地势高燥,水源、电力和交通方便的地方,避免动物和人群相互影响,既危害猪只健康,又破坏邻里关系。
2、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
生产模式不一样,对建筑和环境的要求也不同。
养猪生产一般分为两部分:种猪部分包括空怀配种阶段、怀孕阶段、分娩哺乳阶段;商品猪部分包括哺乳仔猪阶段、保育猪阶段和肥育猪阶段。
3、猪舍建筑要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猪舍建议座北面南,两面都要设置较大的窗户,猪舍与猪舍之间的距离应为房檐高度的3倍,猪舍周围可以种植高大乔木,避免种植低矮的灌木丛。
屋面若采用石棉瓦,应在石棉瓦下面垫一层泡沫板或稻草苫子。
种猪舍必须准备喷雾降温管道,避免由于高温影响准胎率或引起母猪产前不食。
采用半开放式饲养方式时,冬季应对上圈蒙盖塑料薄膜保暖,分娩猪舍和保育猪舍应采用火炉配合局部红外线灯保暖,以减少仔猪腹泻,提高其饲料利用率和生长速度。
4、猪舍的布局要利于管理
把种猪放到安全的地方,以空怀、孕猪、分娩、保育、肥育顺序规划建设,育肥猪靠近门口,使猪群周转方便,并减少哄赶应激。
在场内离猪舍尽量远的地方另建两个猪栏,以供对新购猪和猪群内疑似传染病猪进行隔离观察及救治,避免殃及整个猪群。
5、保证猪场防疫安全
无论大小猪场,都应该在场门口设立消毒池和消毒洗手盆,并且始终保持足够有效的消毒液。
要把生产区(猪舍区)和管理区(接待、住室、伙房、销售)分开,在进入生产区的门口设置第二道消毒池,严禁外来人员进人生产区,每个猪舍门口也应该有供饲养人员蘸脚的消毒盆。
6、注意环境保护
在场外或场区角落处设置粪便堆积发酵池和污水处理池,避免污水直接流出,污染环境。
7、猪舍内规划要合理
(1)不同阶段的猪舍要分开建设
规模较小时,后备猪、空怀猪、孕猪可以共用一个猪舍,分娩猪独立一个舍,保育猪一个舍,肥育猪一个舍。
若不能全部分开,起码分娩猪和保育猪要单独饲养,并尽量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避免交叉感染。
仅饲养几头母猪时,也应该在母猪分娩时调换一个经过清洗消毒的猪栏。
(2)采用科学的供水和供料设施
供水系统可以采用鸭嘴式自动饮水器或饮水杯,保证猪只经常能喝到清洁水,否则会引起猪只喝尿的恶癖。
没有自来水时,可在猪舍房顶放一个水缸做为自制水塔供水。
饲料槽要有足够长度,避免采食不均,若采用自动给料槽不间断供料,料槽的上沿应向内卷1厘米左右的边,这样可以减少饲料浪费。
(3)猪栏内的地坪不要太光滑
地坪可以采用水泥混凝,也可以采用砖铺地坪,但是不能太光滑,避免摔伤猪只。
地坪朝向猪栏门口或粪尿沟方向至少要有2%的坡度,以免集尿弄脏整个猪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11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