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花生怎样管理
一、先播种后覆膜的,当花生幼苗顶土时,要及时破膜压土引苗。方法是用3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在幼苗上方开一个直径为4-5厘米的圆孔,随即抓一把松散的湿土盖在膜孔上方(不需按压),厚度3-4厘米,以保温、保湿和避光引苗出土。
由于花生出苗速度不一,破膜放苗可分批进行。如果幼苗已露出绿叶,破膜放苗要在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进行。
二、花生的清墩和抠枝方法
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
当花生有2片复叶展现时.要及时清除膜孔上的土堆,露出子叶节,主茎有4片复叶时,要及时检查并抠取压埋在膜下横生的侧枝,使其健壮发育。始花前需进行2-3次。
三、盖膜花生要及时防治病虫害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管理方法
覆膜花生由于农田生态条件发生了一定变化,苗期的蚜虫、蓟马,中期的棉铃虫、叶斑病、锈病和蛴螬等发生早,为害重,要注意及时防治。
四、花生盖地膜后要注意防徒长
覆膜花生由于生长环境条件的改善,植株生长发育旺盛,生育中期易发生徒长,甚至倒伏。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当株高达到40-45厘米时,要及时喷施植物生长抑制剂,以控上促下实现高产。
常用的植物生长抑制剂有多效唑浓度为(50-100毫克/公斤)、壮饱胺(20克/亩)、花生增产剂(200-250克/亩)等。
地膜花生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浇水:地膜花生种植时需要注意保持土壤湿润,特别是在干旱的季节,要适量增加浇水量,以保持土壤湿度。
2.除草由于地膜花生长缓慢,在种植初期,作物上层土壤中可能会有一些杂草生长,需要及时进行除草,以利于地膜花生正常生长发育。
3.施肥:应在种植前进行组分复合肥的施入,之后可根据作物求采用生物、有机肥等辅助肥料,推荐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5%以上,钾素高的建议使用镉低或不含镉肥。
4.病虫害防治:地膜花生也容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威胁,如蚜虫白粉病等,可以采取旋转种植法、合理营养管理、定期熏蒸和化学防治等手段予以控制。
5.灌溉管理:在干旱季节,定期对地膜花业进行一些浸水灌溉,以保证作物生长水平不受响。
6.杂交育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优良品种数量多,更有利于农户的收益。
总之,地膜花生管理需要结合当地气候、土壤环境条件来实施。针对性强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产量和质量,保障农民利益。
防风固膜。 春夏之交,天气变化反复无常,经常会出现大风和急剧降温天气,对于一些刚播完种的地膜花生往往会造成很大破坏,如出现地膜被吹开、撕毁。 所以,对于地膜遭受毁坏的花生田,及时更新覆盖新膜,对于地膜固定不牢的田块,要压土覆膜,确保地膜的保温和保墒效果。
查苗补缺。 受风灾、播种过早、地温低、种子质量不高或土壤墒情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膜春花生常会出现缺苗断垄的现象,一旦花生破土出苗后,应到田间查看花生的出苗情况。 出现缺苗的地方,要及时点种补苗,补种后在埯上点浇透水。
开孔放苗。 当花生两片真叶完全展开时,就可开孔放苗。放苗在早晨温度较低、光照不足时进行,可借助竹签或铁丝等破膜工具,做到随开孔随放苗,随放苗随覆土,将膜孔周围用湿土压紧实,轻轻一按,这样既起到封膜孔增温保墒的效果,还可起到避光引苗出土、
一、适度中耕
一般要中耕三四次,老百姓有“头道刮(浅锄)、二道挖(深锄),三道、四道如锈花(细锄)”的说法,其中浅锄不超一寸,深锄二寸左右。
二、提前预防叶斑病
从花生的生产实践看,花生齐苗后,花生叶斑病就已有发生,特别是播种早的花生,由于出苗时间长,再加上气温和地温明显偏低,根系生长受阻,养分吸收不足,植株生长缓慢,极易遭受病菌侵袭,所以必须提早防治。花生齐苗后,用纯品多菌灵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隔7天喷一次,至少喷2次。同时,可对加吡虫啉和营养剂,达到防病、治虫、营养“一喷三防”的功效。
三 、合理施肥
花生追肥应根据地力、基肥施用量和花生生长状况而定。苗期追肥土壤肥力低、基肥用量不足,幼苗生长不良时,应早追施苗肥、促苗早发。苗期追肥应在始花前进行,以促幼苗发棵和花芽分化。应以氮肥为主,磷、钾肥配合。一般亩施氮肥4~5公斤,或复合肥15~20公斤,撒施或开沟条施。
数量视苗情而定,如叶片细而色淡,宜在4~5片真叶施一次肥,亩用尿素4公斤,或稀粪尿20担(50公斤/担);若叶片宽大,叶色较深,则可不施或酌情少施,着重补磷、钾肥,防止生长过猛、过早封行。
地膜花生怎样管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07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