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最佳旋耕方法
近几年,旋耕面积逐渐扩大,深度一般不足20厘米,而且一些地区连续多年旋耕的地块形成了坚硬的犁底层,致使耕层越来越浅,土壤过于疏松,这对小麦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有些农户朋友就问,怎样才能提高旋耕地小麦的产量?
1、旋耕与深耕隔年轮换
机械深耕具有打破犁底层,加厚土壤耕层,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缘分的转化分解等作用。所以旋耕一般要与深耕隔年或2年轮换,以解决旋耕整地耕层浅、有机肥施用困难等问题。
2、旋耕与细耕相结合
旋耕次数要2次以上,更厚要耙细耙透,消除深层暗坷垃,使土壤踏实,上虚下实,以解决土壤过于疏松的问题,为提高播种质量、防止小麦冬春死苗现象的发生打好基础。
3、旋耕与种植技术相配套
旋耕地一定要控制播种深度,播种后与越冬前要进行镇压,提温保墒;要采用配方施肥,不施未腐熟的有机肥;要采用精播半精播技术,控制群体,防止倒伏。根据品种特性,做到时期播种,培育冬前壮苗,次用氮肥后移延衰栽培技术,在壮苗越冬的基础上,将春季施肥浇水时间推迟至起身拔节期,提高分蘖成穗率,减轻病虫害,防止早衰;大力推广小麦高留茬及秸秆覆盖技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4、旋耕与应变措施相配合
在秋播期间多雨,小麦播期延误的情况下,地势低洼、土质黏重的地块采取旋耕整地可提高整地质量,提早小麦播期,这也是一种应变措施。但在此情况下,旋耕地不可为赶播期而粗放耕作,一定要保证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以”好补晚;春季早镇压晚浇水,避免发生死苗。
拔节前后如果出现麦苗黄而不长的情况,要及时浇水,冲淡毒素;
7天后再浇1次水,配合使用氮素化肥,促使麦苗恢复生长。
旋耕优点
1、旋耕和犁耕的工作方式不同,旋耕过后的土壤,比较均匀细碎,没有大土块,一般会旋耕2遍,不会因大土块而影响小麦的发芽出苗。
2、旋耕比较省事,相对犁耕来说,旋耕时间短,一亩地基本上15-20分钟能完成,不过,对于大部分的农户来说,家里都没有旋耕机,雇人旋耕,而小型的犁耕设备相对来说多一些,会自己进行犁耕。
3、旋耕的受众范围广,不论土壤是黏土质还是沙土质,都可以进行旋耕,方便农户整地。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50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