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抱窝栽培法

一,优选品种和薯种处理;要想达到土豆“抱窝”栽增产目的,需要优选具有丰产潜力、抗性能力强、种性无退化、薯型完整、表皮光滑、芽眼较多、芽眼较深、无病虫害、无腐烂变质、单个薯种重约50至100克的完整整薯作为种薯;种薯在培育短壮芽或培育移栽苗之前,可以蘸取草木灰消毒,也可使用广谱性杀菌剂作消毒处理。

抱窝栽培法

二,培育早春短壮芽;在培育短壮芽之前的一个月内,可以将薯种放置到15至20度的环境中,通过散射光均匀照射,期间要每隔几天翻动一次种薯,进行通风透光处理,促使种薯打破休眠机制,唤醒种薯萌芽潜能;然后将种薯放置在17度左右的环境中催芽,种薯出芽后,并长至1厘米左右的时候,每个单薯只保留4个健壮芽,其余小弱芽全部抹除,利于薯种养分供输给短壮芽生长发育;培育成功的短壮芽可以直接直播定植,定植后短壮芽可以上面生长主茎,下面滋生根系;通过多次培土,主茎上面的腋芽可以转化成匍匐茎;由于整薯上面的短壮芽有四个,所以提供给转化匍匐茎的腋芽多,这也给多结薯提供了更多的载体。

三,培育早春移栽苗;早春移栽苗一般在温室条件下培育,如无条件,可以在地势高亢、向阳朝向、避风田块挖制育苗床,可以使用草毡毛毡或塑料薄膜覆盖在苗床上育苗;在定植前一个月,将已经催生短壮芽的种薯,芽体朝上整齐摆放在苗床上,种薯之间留足5厘米的间距,然后覆土遮盖1至1.5厘米,以正好遮盖短壮芽顶端为宜;覆土后再使用毛毡草毡或塑料薄膜覆盖保温育苗,期间保持育苗温度10至18度,最高温度不要超过25度,最低温度不能低于8度。

幼苗出土后,及时撤除覆盖物,并适度放风防止幼苗徒长;当幼苗长出5至6叶,株高达到5至10厘米的时候即可移栽大田;移栽前七天,需要炼苗提升幼苗抗性,增强幼苗适应自然环境能力;不过,这种培育早春移栽苗的过程比较复杂和麻烦,而且在移栽过程中,容易形成幼苗伤害;所以不建议大家采用培育移栽苗方法,直接采用短壮芽直播省事又省工。

四,晚霜后尽量早栽;培育成功的短壮芽,在没有晚霜的情况下尽量早栽,有利于延长结薯期,有利于地茎充分膨大,有利于干物质向薯块传输蓄储;在实施土豆“抱窝”栽之前,需要对种植地精耕细整,尽量选择在土层深厚肥沃,土壤疏松通透,土壤营养丰富全面,微量元素均衡,排灌便利,中性的壤土或沙壤土中种植。

栽前给种植地施足底肥,底肥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为主;每亩可施入3500公斤的农家肥,配施150公斤的草木灰;或者每亩配施45公斤的硫酸钾、50公斤的过磷酸钙;整畦开沟15厘米深度,沟内浇足底水,底水充分渗透后,将种薯按照25厘米的间距整齐摆放到定植沟内,然后再覆土掩埋3厘米左右,不要覆土过厚,亩定植4400株左右。

五,多次中耕培土;因种薯分布4个短壮芽,种薯定植后,在适宜条件下和一般管理程度下,种薯基本能够出齐苗,基本不会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培土是土豆“抱窝”栽的增产关键技术,种薯出苗后,要及时中耕培土,并进行多次培土管理;第一次培土应在幼苗株高5厘米时进行,结合中耕给幼苗培土3至4厘米。

第二次培土间隔10至15天,培土厚度5至6厘米;此后每隔10天结合中耕培土一次,第三次培土厚度7至8厘米,第四次培土厚度10厘米,最后一次培育应在土豆植株封垄前完成;每隔两次培土时,可根据基础肥力和土豆实际长势结合追肥一并实施培土管理;每次培土前,如遇土壤过于干旱,可在浇水3至4天后,再实施培土管理工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868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