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议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属豆科作物,它除供作粮食、油料用外,还可以制成多种营养丰富的副食品,如:平时食用的豆浆、腐竹、豆腐等等;同时还是高效的饲料、肥料。大豆根瘤中有能固定大气中游离氮素的根瘤菌,而且其根叶等残留在土壤中,可缓和地力的消耗,如长年种植可培肥地力,因此大豆既是其他作物的良好前作,也是其他作物的良好伴作,在轮作与间作中均占有重要地位,轮作可以合理地调节土壤养分,培肥地力,减少杂草和病虫害,间作则可以合理利用光能、热量资源及土地资源。
一、品种选择与处理
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豆苗全、苗齐、苗壮。如果自留种子,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如在种子门店购买种子,买种时也选购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且注意看包装是否标明有种子质量标准。
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豫豆22、鲁豆11、中黄4号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
二、耕作与整地
合理耕作整地与轮作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厘米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三、保证大豆出苗期
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期的水分需求。播前抢墒或造墒播种,田间持水量在70%左右时,或一次降雨10毫米以上,可抢墒播种,否则一定要造墒播种。对于土壤墒情差的抢墒播种的,出现较大点片面积的缺苗,要及时补籽、补水。对于播后浇蒙头水:大豆是双子叶植物,蒙头水易形成板结,不利于大豆出苗,且出苗后不及时中耕不宜形成壮苗,一般不要浇蒙头水。只有在沙性土壤上,可作为抢时播种的补救措施。蒙头水不宜浇的太大,太大易形成烂籽不出苗。大豆在花荚鼓粒期是一生需水高峰期,干旱会造成落荚秕粒,花荚期保持田间持水量达到80%,鼓粒期保持田间持水量不低于70%,遇旱及时浇水,可以保证较高的籽粒产量。遇涝及时排水。
四、机械化精量播种
东北春大豆产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播种,地膜大豆可适当提前播种。东北地区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等距精量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厘米。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厘米小垄种2行,90~105厘米大垄种4行,小行距12厘米左右,亩密度加大到2.5~3万株,增产15~20%。
五、测土配方科学施肥
1、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化验与计算,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一般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4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站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2、搞好化学除草和化控。为防治大豆田间杂草,可在播后苗前,用乙草胺乳油按说明兑水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杂草出土后进行茎叶处理,防除单子叶杂草,用拿捕净或精稳杀得按说明兑水喷洒,于大豆2~4片复叶期,杂草3~4叶期均匀施药。在8、9月份,对于长势过旺的大豆,特别是降雨后,及时用多效坐等适当控制营养生长,防止落花落荚。一般亩用多效唑10~15克兑水40~50公斤喷雾,以降高增粗,增加单株结荚量,从而达到抗倒、增产的目的。
3、进行科学田间管理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50%福美观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等办法。
六、及时收获
大豆的收获期,因利用目的的不同而不同,绿肥用大豆在开花盛期耕入土中最为适宜;青饲料用大豆在开花至结荚期都可收获,但以籽实发育达一半时收获为最好;蔬菜用大豆宜在豆荚饱满时采收为好;种子用大豆宜在叶片基本落光茎荚呈草枯色(黑荚品种变黑色),籽粒变干,已与荚分离,种子达半硬,并呈原有品种色泽,手摇植株响,是收获适期。种子用大豆成熟后应及时收获,收大豆时快锄(刀)、低铲(割),以免将根瘤菌带走,造成氮肥素损失,边收边捆成小把,运回通风处晾晒。
种前准备:蔬菜种植前翻耕、暴晒土壤,选用抗病性强的种子。 育苗移栽:种子播种后采用组培、滴灌、覆盖地膜等新技术,培育壮苗定植。 科学施肥:种植期间补充丰富养分。 田间管理:根据不同品种的需求,采用间作和套种。
蔬菜有哪些种植新技术
1、种前准备
蔬菜种植之前需要翻耕并暴晒土壤,去除土壤中残留的根茎和枝叶,灭杀残存的细菌和虫卵,选用高产、抗病性强的种子,在温水中浸泡消毒,减少种植期间感染病虫害的几率。
2、育苗移栽
将蔬菜种子种入土壤中,采用组培、滴灌、覆盖地膜等新技术,加快种子出苗的速度,培育强壮苗株,增加对虫害的抗性,根据蔬菜的品种,按照相应的行株距移栽定植。
3、科学施肥
蔬菜种植前施入腐熟的有机肥,不仅能提高土壤中的肥力,也能减少病菌和虫卵的滋生,种植期间追施腐熟的粪肥,搭配微量元素丰富的复合肥,避免单一追肥会出现陡长的现象,施肥时要控制浓度。
4、田间管理
蔬菜管理期间,可以采用间作和套种,根部不同品种对光温、水肥的不同要求,通过高短立体的方式种植,例如将蔬菜与食用菌一起栽培,期间加强养护管理,定期中耕除草并喷施药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51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