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小麦的别名 5 小麦的营养价值 6 小麦的用途 7 小麦适合的人群 8 小麦的食疗功效 9 小麦的食用建议 10 《中医大辞典》·小麦 10.1 来源 10.2 性味归经 10.3 功能主治 10.4 小麦的用法用量 10.5 化学成分 11 《*辞典》·小麦 11.1 出处 11.2 拼音名 11.3 来源 11.4 原形态 11.5 生境分布 11.6 性味 11.7 归经 11.8 功能主治 11.9 小麦的用法用量 11.10 注意 11.11 附方 11.12 小麦的临床应用 11.13 摘录 12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小麦的方剂 2 用到中药小麦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小麦 1 拼音
xiǎo mài
wheat [朗道汉英字典]
3 概述小麦Wheat(学名Triticum aestivum) ,为禾本科植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其播种面积为各种粮食作物之冠,是重要的粮食之一。
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占第二位的粮食(仅次于玉米)。一般以为小麦起源于中东的新月沃土区。小麦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也可以用面筋的含量来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
小麦在我国已有5000多年的种植历史,目前主要产于河南、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安徽等省。小麦播种季节不同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按麦粒粒质可分为硬小麦和软小麦;按麦粒颜色可分为白小麦、红小麦和花小麦。
冬小麦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春小麦春季播种,当年夏、秋收获。我国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小麦在我国种植区域广泛,全国从南到北、从平原到山区,几乎所有农区无不栽培小麦。目前,我国小麦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居我国粮食作物第二位。小麦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小麦磨成面粉为人食物,或者可以直接喂家禽家畜。小麦也可以酿啤酒,但是没有大麦用得多。另外还有不太结种子的小麦用来放饲牛羊。
4 小麦的别名白麦
5 小麦的营养价值1. 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的含量,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
2. 对于更年期妇女,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症;
3. 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很有益处。
6 小麦的用途1. 小麦在我国主要用来加工面粉,制作各种面食,如馒头、面包、饺子、面条、烙饼、蛋糕及油炸食品等。根据制作不同的食品选择相应品种的面粉,如做馒头、面条、饺子等,要用中高筋力、有一定延展性、色泽好的面粉;制作蛋糕、饼干及烫面制品选用筋力较低的面粉。小麦的食用方法花色繁多,是其他任何粮种所不可比拟的。小麦粒或碎小麦可用来代替稻米做饭;熟小麦粒可发酵做成小麦豆豉;小麦谷朊粉可用来制谷胺酸钠,使食品有一股肉的味道;小麦淀粉可用来做汤的稠剂等;
2. 小麦还可用于制造酒精、淀粉和糊精、葡萄酒、白酒、啤酒、酱油、醋的原料;麦粉经细菌发酵转化为麸酸钠后,可提制味精;
3. 浮小麦是小麦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性味甘、凉,入心经,有益气除热,养心生津,止虚汗、盗汗,骨蒸虚热的作用,可治疗虚热多汗、盗汗、口干舌燥、心烦失眠;
4. 法国一家面包厂的工人发现:无论他们年纪多大,手上的皮肤都既不松弛,也没有老人斑,原因是他们每天都糅小麦粉。
7 小麦适合的人群一般人均可食用
1. 适宜心血不足的失眠多梦、心悸不安、多呵欠、喜悲伤欲哭,古称妇人脏燥(癔病)者食用,也适宜妇人回乳时食用;
2. 患有脚气病、末梢神经炎者宜食小麦;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者,宜食浮小麦。
8 小麦的食疗功效小麦味甘、性凉,入心、脾、肾经;
养心除烦,健脾益肾,除热止渴;
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9 小麦的食用建议1. 小麦可煎汤,煮粥,或制成面食常服;也可炮制研末外敷,治痈肿、外伤及烫伤;
2. 存放时间适当长些的面粉比新磨的面粉的品质好,民间有“麦吃陈,米吃新”的说法;面粉与大米搭配着吃最好;
3. 对妇人脏燥者,小麦宜与大枣、甘草同食;对自汗盗汗者,小麦宜与大枣、黄芪同食。漂浮水面的干瘪小麦称浮小麦,止汗力更好。
10 《中医大辞典》·小麦小麦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1]。
10.1 来源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种子[1]。
10.2 性味归经甘,凉,入心、脾、肾经[1]。
10.3 功能主治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1]。
10.4 小麦的用法用量煎服:30~60g[1]。
10.5 化学成分种子含淀粉53%~70%,蛋白质11%,糖类2%~7%,糊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淀粉酶和微量维生素B等[1]。
11 《*辞典》·小麦 11.1 出处《本草经集注》
11.2 拼音名Xiǎo Mài
11.3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11.4 原形态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秆直立,通常具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厘米,宽8~14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厘米;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毫米,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平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小穗节间约1毫米;颖短,革质,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具6~9纵脉,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背面5~9脉,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翼缘被细毛;雄蕊3枚,花药长1.5~2毫米,丁字着生,花丝细长,子房卵形。颖果矩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毫米,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本植物的茎叶(小麦苗)、干瘪轻浮的种子(浮小麦)、种皮(小麦麸)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11.5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11.6 性味甘,凉。
①《别录》:"甘,微寒,无毒。面温。"
②孟诜:"平。"
③《本草拾遗》:"皮寒,肉热。"
④《纲目》:"新麦性热,陈麦平和,小麦面甘,温。"
11.7 归经入心、脾、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少阴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
11.8 功能主治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揭,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①《别录》:"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
②《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③《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
④《医林纂要》:"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⑤《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11.9 小麦的用法用量内服:小麦煎汤,1~2两;或煮粥。小麦面冷水调服或炒黄温水调服。外用:小麦炒黑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11.10 注意《纲目》:"小麦面畏汉椒、萝菔。"
11.11 附方①治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数欠伸: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亦补脾气。(《金匮要略》甘麦大枣汤)
②治消渴口干:小麦用炊作饭及煮粥食之。(《食医心镜》)
③治滑痢肠胃不固:白面一斤,炒令焦黄,每日空心温水调(服)一匙头。(《饮膳正要》)
④治内损吐血:飞罗面不计多少,微炒过,浓磨细墨一茶脚,调下二钱。(《产乳备要》)
⑤治老人五淋,身热腹满: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饮之。(《养老奉亲书》)
⑥治妇人乳痈不消:白面半斤,炒令**,醋煮为糊,涂于乳上。(《圣惠方》)
⑦治金疮血出不止:生面干敷。(《葡氏经验方》)
⑧治火燎成疮:炒面,入栀子仁末,和油调(涂)之.(《千金方》)
⑨治汤火伤未成疮者:小麦炒黑为度,研为末,腻粉减半,油调涂之。(《经验方》)
11.12 小麦的临床应用治疗外科感染:取陈小麦2斤,加水3斤,浸泡3天后捣烂、过滤、去渣,滤液沉淀后取沉淀物晒干,小火炒至焦黄研细。临用时将药粉加醋适量调成糊状,外敷疮疖、丹毒等患处,日2次,已溃者敷疮口四周。据数千例观察,有效率在90%以上。
11.13 摘录小麦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经济作物,生长和产量极为重要。那么小麦的种植过程是怎样的?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小麦的种植过程,一起来看看。
小麦的种植过程
小麦冬前壮苗的标准是:冬前主茎长出7-8片叶,单株分蘖7-8个,次生根8-9条,一般麦田的亩茎数,为来年成穗数的1.5-2倍;丰产田为1.2-1.5倍。
小麦冬前要达到上述壮苗标准,必须抓好以下管理:及早查苗补苗,适时间苗、疏苗、小麦出苗后应及时对缺苗断垄的麦田查苗、补苗。为了使补种的麦田与早播的大苗减少差距;补种前,可按1公斤种子1公斤水的比例浸种一天,捞出晾1-2小时后补种;如补种偏晚,种子要进行催芽,这样可早出苗2-3天;如果时间太晚,已不能补种的麦田,可结合间苗,疏苗进行补栽。移栽要栽大苗、壮苗,栽深以不埋心叶为宜,栽后压实、浇水、覆土;间苗、疏苗能保证苗匀苗壮。因此,对群体过大的麦田及一般麦田的 疙瘩苗 要及早进行间苗、疏苗。因地、因苗追施苗肥和冬肥 冬前结合浇水,因地、因苗追施苗肥、冬肥,对促进苗壮、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巩固年前分蘖,具有重要作用。对旱薄地麦田或苗势较弱的一般麦田,要在三叶期早追苗肥,亩可追施标准氮肥15-20公斤;地力较肥、苗子较壮的麦田,可在立间结合浇冬水施冬肥,每亩追施标准氮肥10-15公斤;对缺磷、钾的地块,也可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20公斤;也可以在麦田撒施土杂肥2000-3000公斤,或者浇人粪尿500-600公斤。但积雪的麦田和盐地不能浇尿;高产麦田,地肥、苗壮、蘖足,一般不需追肥,以防群体生长过旺而造成后期倒伏。看麦田墒情,适时浇好冬前水 冬前水,主要是指分蘖的弱麦田或低洼地,冬季土壤含水量高于15%时,可不浇水;如果土墒干旱,含水量低于15%以下的麦田,则要浇冬水。浇水的时间以日平均气温6-4度,至小雪的半个月内最适宜。划锄、砘压、培土、保墒防寒 小麦在冬前要注意划锄,划锄能提高土壤耕层的含水量,提高土壤温度,促进麦苗健壮生长,划锄要掌握时机,即麦田浇水或雨后,土壤表土 放白 或有 花斑 时进行。对旺长的麦田要深划锄10-12厘米,以起到抑蘖防倒作用。冬前,对麦田砘压1-2遍很有好处。
一是能减少水分蒸发,深冬还能防止寒风侵袭。
二是能使土壤密结,加强毛细管的作用,提高土壤表层水分,有机扎根、盘墩。
三是能抑制过旺麦田的旺长。但土壤湿和盐地麦田则不能砘压,以免引起土壤板结或反盐(碱)。砘压应选择晴天的上午10点以后、下午4点以前进行。冬前麦田培土的作用,主要是增强小麦的抗旱、抗寒能力,并有抑蘖,促大蘖和培根防倒的作用。方法是,结合中耕,用锄向麦根部壅土,但要掌握壅土的厚度,以不埋住大蘖为准。
种小麦中后期管理抓好 一喷三防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各种病虫害的盛发期,做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工作对确保小麦丰产至关重要。近年来 一喷三防 技术在小麦中后期管理中被普遍采用,它是指将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抗旱剂等混合加水喷雾,能同时实现防治小麦病虫害、预防干热风、防治倒伏和增加粒重的目的,增产增收。
我省小麦从南到北将陆续进入孕穗抽穗期,可进行 一喷三防 ,着重防治赤霉病、穗蚜等病虫害。
赤霉病 又称麦穗枯。烂麦头、红麦头,小麦从幼苗期到抽穗期均易受害,主要引起苗枯、茎基腐、秆腐和穗腐,其中受害最严重的是穗腐。防治小麦赤霉病,重点应在小麦抽穗扬花期预防。在始花期选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等药喷雾,并同时喷施永业生命素500倍液,隔5-7天再防治一次即可。
蚜虫 苗期每平方米有蚜虫30-60头就要防治,孕穗期有蚜株率达15%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左右时就要防治。可以选用吡虫啉、啶虫脒、丁硫克百威等药喷雾,同时喷施永业生命素500倍液。
一喷三防 的时间:
小麦孕穗抽穗期: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此时气温高、湿度大,是病虫害高发期,要重点防治。
小麦灌浆期:5月中下旬,此时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可以预防干热风、增加粒重。
采用 一喷三防 技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2.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发生趋势选用适宜农药,科学配方,均匀喷雾。
3.小麦抽穗扬花期喷药,应避开开花授粉时段。
4.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防止人员中毒,并做好施药器械的清洁工作。
永业生命素在小麦上的:
拌种方法:用永业生命素70-100毫升加水1.5公斤拌种30公斤,然后堆闷2小时,摊开晾干播种。用永业生命素拌种能提高小麦发芽率,保证发芽均匀、芽壮,提高种子抗病能力。
叶面喷施时期及使用效果:小麦拔节期喷施永业生命素500倍液,能防止倒伏,促进植株生长健壮。孕穗期喷施永业生命素500倍液,能促进小麦抽穗整齐,增强植株抗病和抗倒伏能力,使小麦植株健壮生长,增加穗长。灌浆初期喷施永业生命素500倍液,能增强植株抗倒伏和抗干热风能力,促进小麦籽粒饱满,提高千粒重。
种小麦后期注意防干热风 干热风是小麦生育后期的一种常发性气象灾害,小麦受害后一般可减产5%-10%,个别严重的可达20%以上。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主要是由于高温、干旱、强风,使空气和土壤中的水大量蒸发,小麦体内的水分消耗很快,从而破坏叶绿素等色素,阻碍光合作用进行,从而使植株很快由下往上青干。初夏时节,正是小麦灌浆时期,如遇到干热风麦穗不利灌浆,提前 枯熟 、麦粒干瘪,粒重下降,导致小麦严重减产。
预防措施:1.巧浇麦黄水。在小麦成熟前10天左右浇一次麦黄水,可以明显改善田间小气候条件,减轻干热风危害,并有利于麦田套种和夏播。据观测,浇麦黄水后,可使麦田近地层气温下降2℃左右,小麦千粒重提高0.8-1克。
2.叶面喷肥。在小麦开花至灌浆初期,用1%-2%尿素溶液、0.2%磷酸二氢钾溶液、2%-4%过磷酸钙浸出液或15%-20%草木灰浸出液作叶面喷肥,每亩每次喷洒20-100千克,可以加速小麦后期的生长发育,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
3.叶面喷醋。在小灌浆期,用0.1%醋酸或1∶800食醋溶液叶面喷洒,可以缩小叶片上气孔的开张角度,抑制蒸腾作用,提高植株抗旱、抗热能力;同时醋酸(食醋中含有4.5%左右的醋酸)学能够中和植株在高温条件下降解产生的游离氨从而消除氨对小麦的危害。
4.叶面喷激素:
①在小麦扬花到灌浆期,每亩喷1000倍石油助长剂溶液50千克,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平均增产7.8%。
②在小麦灌浆前,每亩喷40毫克/千克萘乙酸溶液50千克,能增加千粒重。
③在小麦灌浆期,每亩喷60毫克苯氧乙酸溶液25千克,也能防御干热风,增加千粒重。
小麦的种植方式一、等行距条播
行距一般有16厘米、20厘米、23厘米等,可用人工耧播或机播。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行距较窄,单株营养面积均匀,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植株生长健壮整齐,较适宜每公项5250千克以下的中低产田。
二、宽播幅
行距和播幅都比较宽,如有的采用行距20厘米,播幅7厘米,或用行距23厘米的耧靠播等。这些方式的优点是:减少断垄,播幅加宽,种子分布均匀,改善了单株营养条件,有利于通风透光,适于每公项6000千克以上的高产水平。
三、宽窄行
一般采用窄行17厘米,宽行30厘米;或窄行17厘米,宽行33厘米等方式。高产田采用宽窄行播种方式,有利于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发生,形成比较合理的群体动态结构,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6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