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味荔枝用什么方法管理可以开花挂果呢?
(一)清园
在开春荔枝芽萌动前后,进行清园工作。尤其在芽萌动之前未进行清园工作的,芽萌动之后应及时补救。清园主要防控对象为病害(霜疫霉病、炭疽病)和虫害(荔枝瘿螨、红蜘蛛、角蜡蚧、荔枝蒂蛀虫、荔枝卷叶蛾、斜纹夜蛾等);具体综合防控措施(病、虫、螨兼治):全园清除枯枝烂叶、深埋或烧毁;全园洒布生石灰每株1斤(5年生以上小树)~3斤(10年生以上大树),全园喷施波尔多液500倍二次;全园整株喷施杀虫杀菌剂根据果园的虫情和病情而定,尽可能不用.
目前正值花芽形态分化期,久旱影响花发育质量,应大量灌水或淋水肥,让土壤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尽量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方法。
在开花期若遇低温阴雨,应及时摇树防止沤花,摇落凋谢的花朵与雨后积水,减少花穗因积水导致的小花穗霉烂死亡,减少霜疫霉病的侵染;在花期遇高温干旱时,则应及时对树冠、花朵喷清水(在上午10:00点至12:00点喷清水效果较理想),提高大气湿度,减低柱头粘液浓度,有利授粉受精。
(三)施肥管理在开花前应施花前壮花肥,即在见白点前后施一次花生麸沤制的腐熟液肥,要求按1:10比例沤制一个月以上,施用液肥时再按1:1兑水,占全年施用量的10%~15%。大寒前后正常抽花穗的不必施肥,以免花穗过长。
(四)促花、壮花及疏花1月下旬是桂味荔枝花芽形态分化抽生花穗的关键时期,此阶段如果没有降雨,宜进行树盘淋水,促进花芽形态分化和花穗萌出。
花序抽生期因气温回升快、易‘冲梢’,即小叶发育较快而影响成花及花穗的质量,可用乙烯利喷杀小叶,把握用药浓度,树势较弱、小叶未张开以前或气温较高时使用较低的浓度。从花芽萌动至开花前,每隔7天喷有机叶面肥1次,以提高花质,促进花蕾饱满膨大,提高雌花比例。在结果母枝顶端花芽刚萌动(露白)时,遇干旱可适当淋水,用细胞分裂素结合叶面肥喷施叶面叶背。
桂味为中短花穗品种,无须疏花。
(五)保果壮果1、促授粉受精
荔枝开花期间果园放蜜蜂进行自然授粉,每公顷10群,或1~3亩/箱;放蜂期间严禁喷农药。
2、物理保果
在果实发育期间,在冬季采用了螺旋环割但刀口已愈合的树可再次进行环剥,未采用环剥的树选用环割、喷施药剂等方法保果。环割最佳时期主要有2次,分别在第一次生理落果和第三次生理落果前3~5d。即第一次环割在谢花期进行,以提高初始坐果率;第二次环割在谢花后25~30d进行,主要减少营养竞争引起的第三次生理落果。整个果实发育期环割次数不宜超过2次,适用于生长偏旺的结果树,特别是对壮年树,或者雨水较多天气情况下多采取该措施.
(六)病虫害综合防治荔枝病虫防控以预防为主,在预测预报基础上,科学合理使用安全化学及生物农药。在荔枝花芽分化前后、荔枝开花前预防性的全园喷施一次杀虫、杀菌剂,将病源、虫源基数降至最低。
鼓励采用黑光灯、诱虫灯、色板、防虫网等物理装置及设施诱杀鳞翅目、同翅目害虫。
保护果园天敌,优先使用微生物源、植物源及矿物源等对天敌、授粉昆虫等有益昆虫杀伤力小及环境友好型的低毒性药剂,避开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施药。在荔枝蝽产卵的早期,有条件果园人工释放平腹小蜂防治荔枝蝽。用白僵菌防治天牛、卷叶虫、金龟子等。
根据病虫发生程度和发展趋势,严格掌握农药的施用量(浓度)、施用方法和安全间隔期。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类型、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春季花果发育期重点防治“两病一虫”,即霜疫霉病、炭疽病和蒂蛀虫。
由于造成荔枝类果树的第一次生理落果的主要原因是授粉受精不良而引起,因此,要减少第一次生理的大量落果,并非靠在第一次生理落果时期以药物进行保果,而是要从花蕾期之前到谢花期进行综合的管理。
例如,培养中庸、适期充分老熟的秋梢及抑制冬梢的抽发;在花蕾期喷施1-2次细胞分裂素,以及在花期喷施含硼、锌、钼等微量元素的叶面肥,提高植株雌花柱头的容受能力,提高雄性花药的活力,令花朵能提高对不良自然环境的抗逆能力,从而提高授粉受精能力;在花蕾期前,做好对霜霉病、炭疽病等的预防工作;在花期,在遇到阴天多雨的天气,要利用停雨的空隙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谢花后约5-7天,在喷1次细胞分裂素。造成第二次生理落果,是因树体所积累的养分难以支持诸多果实生长发育对营养的消耗,或大量的夏梢抽出,形成果梢争肥,而出现落果。
因此,在谢花后约30天左右再喷1-2次20ppm赤霉素,以赤霉素颉颃造成幼果离层形成的脱落酸的合成,减少落果。如果树势壮旺有夏梢抽出的植株,可采用对主枝环割等措施进行保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