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山药地为什么只能种一年
土地:深耕深翻并挖沟,沟深1m以上,沟宽20-25cm,沟距80-100cm。定植:株距25-30cm,行间距80-100cm,每亩种植2500-3750株。施肥:每亩施加3-5立方米有机肥,23-27kg磷酸二铵,17-20kg尿素,10kg硫酸钾;生长盛期时,每亩地施加27kg的氮磷钾复合肥。
一、山药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1、土地整理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田地,深耕深翻,然后挖沟。沟深1m以上,沟宽20-25cm,沟与沟之间间隔80-100cm。
2、定植
当5cm地温稳定在9-10℃以后,进行定植,株距25-30cm,行间距80-100cm,每亩地种植2500-3750株。方法:在整地时开的沟的正上方,挖播种沟,深度为10cm左右,然后将种薯纵向平放在沟中,以芽嘴为准,均匀铺开,并保证种块上端朝同一方向;摆好后,覆盖上一层土壤,拍平。
3、施肥
在进行土地整理的同时,每亩地施加3-5m?的腐熟有机肥,23-27kg磷酸二铵,17-20kg尿素,10kg硫酸钾,施加的深度为25cm左右。等山药茎叶、块茎进入旺盛生长期时,每亩地施加27kg的氮磷钾复合肥,并浇水。
4、水分
山药生长前期,只要土壤表面5cm以下是湿润的可以不用浇水,等到山药苗长到1m左右时,浇头水;间隔20天后,当山药进入枝叶生长盛期时,浇二水;再过30天左右,山药进入块茎膨大期,如果此时土壤干旱,则大水浇透。
5、管理
(1)在山药苗长到30cm以前,搭架供其攀爬。藤架搭成人字架或四角架,高1.5-1.7m左右,并且需要深入土壤20-30cm左右。
(2)山药出苗后,立即拔除多余的茎蔓,只留1个粗壮的主茎;中后期适当摘去下部侧枝,以及主茎与侧枝的顶头。
(3)零余子大量形成,会影响到块茎的生长,所以一般将其控制在100-150kg/亩。
二、山药地为什么只能种植一年
1、山药对于土壤的养分需求量极大,所以连续种植时,容易出现因某种营养元素不足导致山药减产的情况。
2、山药很忌讳连作,特别是重沟种植,因为如果一块土地连续种植2年山药,很容易感染病害,出现根茎发杈的现象。
3、据调查数据表明,连作两年的山药,会导致山药减产30%以上,连作3年的山药,会减产40-50%左右。
一、种植方法
1、土地选择:最好选择砂质性的土壤,地势高,土层非常深厚,排水好,干燥,并且松散的土地最好,虽好达到土层是一样的性质,最好是微酸性。
2、开沟整地:按行距1米左右的比较适合种植长根品种,在土地上所3的沟,宽27~31厘米,深145厘米。挖出来的土壤,按照上下层分别放置在沟的2侧,经过几天的晾晒之后,先把下层的土壤耧平踩实,每填20厘米就要进行一次耧平踩实从下层开始一直到上层,所有的杂物都要清理干净。
3、施足基肥:在播种问种植之后,一直到出苗之前。之后把种植沟的2边行间的土壤翻18~28厘米深,把基肥施入里面。
二、种植时间
4月下旬最适合华北地区种植,4月上中旬最适合长江流域种植,3月到4月最适合华南地区种植,总的说基本种植的时间在4月。
扩展资料山药生长于海拔150-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薯蓣是短日照、喜温作物。苗期生长最适温度15-20℃。
生长盛期最适温度25-28℃,20℃以下生长缓慢。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土壤中,但扁形种和块状种在土层较浅、较黏重的土壤中也可生长。薯蓣比较耐旱,但不耐涝,不宜种在地下水位太浅或过分潮湿的土壤中。砂质土和壤土含水量以18%左右为宜。
分布于朝鲜、日本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河南、安徽淮河以南、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中山牛头山)、贵州、云南北部(贡山、德钦和丽江)、四川、甘肃东部和陕西南部(350-1500米)等地。
百度百科-山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1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