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牧原股份股东为什么减持?牧原股份2021年年报发布时间?牧原股份千股千评证券之星?

自2020年9月这个时间一过,猪肉板块的行情一直不被看好,一直在走下坡路。猪肉板块的行情变动是每一位猪肉股持有者最为关心的事。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研究猪肉板块的龙头公司--牧原股份。

牧原股份股东为什么减持?牧原股份2021年年报发布时间?牧原股份千股千评证券之星?

在还没有分析牧原股份到时候,这里有一份我整理的养殖业行业龙头股名单要送给大家,点击就已经领取到手了:宝藏资料:养殖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公司主要从事的是生猪的养殖与销售业务,而主要在做的产品就是商品猪、仔猪、种猪,是中国最大的自育自繁、工业化、一体化生产的生猪养殖企业,公司在生猪产业链垂直一体化布局方面已多年。目前公司是一个以生猪养殖为主要核心,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集团,是中国猪业企业的标杆。

牧原股份公司情况学姐介绍完了之后,大家也可以了解下牧原股份公司具体有哪些过人之处,值得我们花钱去投资吗?

亮点一: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一体化产业链能把公司各个生产步骤设置在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成本控制及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等方面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拥有一条集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生猪屠宰等多个环节于一体的完整生猪产业链,并拥有自动化水平较高的猪舍和饲喂系统、强大的生猪育种技术、独特的饲料配方技术。

亮点二:突出的地域、市场、生产管理以及人才等方面的优势

公司所在的地方粮食丰富,进而它的饲料成本比较低;在行业以及市场上认可度和知名度都居高不下;侧重人才的引进和技术的革新,具备扎实的生产管理和一支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等,由此使本公司在疫病防控、产品质量控制、规模化经营、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拥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篇幅不允许过长,针对牧原股份所做的更多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点击这个研报科普一下吧,大家看完这个链接就明白了:深度研报牧原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养猪业是个永续经营的行业,行业的需求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呈现着持续扩大的状态的。牧原股份在该行业中,它作为领头羊,其行业占有比率要高于其他企业,消费需求的扩大将直接对其产生积极作用。它的行业市场的集中度并不高,还没触及天花板,这个行业的发展空间还是不错的。

三、总结

要而言之,牧原股份,它属于猪业里的龙头老大,很难改变它的地位,其具备在高速扩张之下的低成本控制能力,从基本面来说,可以说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看的更加长远一些,它的股价与行业周期的相关性是很紧密的,投资者多多注意,静静的等着猪周期到达最底部,然后再进行配置。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假如各位对牧原股份的未来行情有好奇心,那么就动动小手点击链接,可以依靠专业的投顾进行诊股,看下牧原股份的估值是否正确:免费测一测牧原股份当前估值位置?

应答时间:2021-10-07,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中国生猪产业“种业振兴”,必然导致养猪场户逐渐减少,但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下,种业振兴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

“种业振兴”的背景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大国,根据最新统计,中国有14.12亿人口,但我们的耕地面积却只有19.18亿亩,这意味着中国用全球9%的耕地养活了近20%的世界人口。

但我们却仍不是农业强国,无论是畜牧业还是种植业,我们的种质资源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巨大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我们的农业生产力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为了生产一头猪、一斤粮我们需要付出更多劳动力与资源。

例如,以国人消耗最多的生猪来说,我们每年消耗7亿头猪,但其中超过90%的猪都有国外血统。

放眼全球“长白、大白、杜洛克、皮特兰猪、汉普夏猪、巴克夏猪”主流种猪,没有一个是咱们国内本土猪,我们过于依赖进口。

因此我们不得不花大价钱,从国外购买并非顶尖的种猪回国。

据观研报告网《中国种猪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投资预测报告(2022-2029年)》显示,2021年我国种猪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20亿元;从国外引进种猪24462头,同比增加60%,其中37%来源于美国、33.2%来源于丹麦、25.6%来源于法国、4.2%来源于英国。

然而,我们每年花数亿元从国外购买种猪,人家卖给我们的却并非“最优秀产品”。

这样影响着我国母猪的PSY水平,迟迟追不上国外先进水平。

因此国家推动“种业振兴”,鼓励企业、科研单位培育具备自主知识产业的顶尖种猪。

“种业振兴”与人口老龄化如果只看今天,无论是从产能还是肉质,中国现有的生猪产业已经能满足国民所需,甚至还有绰绰有余!并且必须要重视的是——随着养猪技术越发达,养猪人会越来越少!因为在有限的资源与需求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将导致“生产者”不断减少。

以能繁母猪为例,当PSY水平不断提升,在我们全国每年仍旧吃掉7亿头猪的基础上,所需母猪数量一定会不断减少。

最终也会反馈为,养猪的人越来越少!少量的优质种猪,一定是掌握在为数不多的企业手中。

那为什么,我们还要干这件事呢?

这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将来“种猪”像“芯片”那样受制于人,更重要的一点是,随着全国人口资源不断减少,我们必须要有更先进的生产力来完成生产,以期将有限的人口资源发挥出最大经济效益,保障国计民生的稳定与发展。

众所周知,2022年我们全国人口减少85万人。

这是我国人口近61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亦是我国经济腾飞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放眼未来,总人口还会不断减少,这是在当今全球大多数富裕国家都解决不了的难题。

有钱了,但是人少了!

这将直接导致人口老龄化,表现为“我国劳动的生产者数量会不断减少,但需要被赡养的老人却不断增加”。

简单来说,将来的年轻人无论家中有没有老人,他们都有更沉重的社会负担,需要产出更多的资源推动社会平稳前行。

因此,有限的人口资源,必须要能发挥出更大的生产效益。

另一方面我们确实经历着,养猪场户的数量直线下降——2007年全国生猪养殖户共有8235万户,但到2021年全国已经只剩2000多万散户,外加约五十万家猪企。

也许在我们看来,这是“规模场”挤压了散养户的生产空间,但往更深处看,本质是生产力的提升淘汰了弱势产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的不止是散养户,那些生产力落后的规模猪场也同样被淘汰!同时,一些优秀的散养户也最终变成了“猪企老板”!

要知道,秦英林也只是从养22头猪的农民干起!并且我们也必须看到,那些在生猪市场退出的人,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也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与事业,不养猪以后许多人的人生因此转折。

将合适的劳动力,放到最恰当的生产方式中,形成最优生产力,这是任何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因此,将来随着“种业振兴”,必将迅速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减少散养户和猪企的数量,但反而会有利于我们的经济和就业,保障国民生活水平的继续提升。

“种业振兴”的历史意义那么在将来,我们将只需要多少母猪呢?

据微猪科技的《猪业2022数据年报》显示,我国目前平均PSY水平是21.13,较上一年提升2.56。

那么按照这样的PSY水平,我们年产7亿头猪,只需要能繁母猪3312.82万头!当然,生产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原因损失的生猪,业内一般说断奶后的死淘率是10%,也就是说总共还是需要生产7.7亿头猪,那最终需要的能繁母猪也不过3644万头左右!

但很多人说不对啊,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能繁母猪存栏足足有4390万头。

那换一种说法,我们算上死淘每年需要年7.7亿头猪,按4390万头能繁母猪计算,那我们的PSY水平是17.53。

相较而言,您更倾向于相信哪一种数据?其实我更倾向于两种数据折中,一方面是能繁母猪肯定有一些是没有充分生产的,另一方面我国平均PSY是否达到21.13,还存在比较大的争议!

但不管怎么说,我们一定会迎来PSY超过21甚至25、26的那一天!目前美国的PSY水平是26以上,哪怕我们将来只是达到25,那么年产7.7亿头猪(含死淘),也将只需要3000多万头能繁母猪!

这意味着,我们还将减少一千多万头母猪!

这就是“种业振兴”的一大历史意义,用更少的人、更少的地、更少的粮食,养出更好的种猪、更多生猪!因此早在2020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了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则对种业振兴做出了顶层设计。

目前全国多省对引进种猪给出了政策补贴,对自主培育种猪更是全力支持!

跳出行业看行业,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生猪产业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是历史必然,不以人为意志而转移。

而要想更好的实现这一高质量发展,“种业振兴”是基石!

遗憾的说,未来一定会有更多热爱养猪的人退出行业,但也敬请相信,每个人的热爱与奉献都是我国畜牧业发展中重要的一环,具有不可磨灭的重要价值,并且随着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民族腾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将迎来更真切的美好。

我们在失去中得到,亦在曲折中前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7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