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红薯原产自哪里

很多人喜欢吃红薯,那么红薯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呢,是谁带来的,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知识:

红薯原产自哪里

红薯别称甜薯、红苕、甜薯、地瓜等,为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但红薯的原产地并不是中国,红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16世纪初西班牙已普遍种植甘薯,西班牙水手把甘薯携带至菲律宾的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再传至亚洲各地。红薯传入中国的时间约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现今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

出生于福州府长乐县的一个中产家庭的陈振龙,是引进番薯的重要人物;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这一年春天,在吕宋岛,当一种叫“朱薯”的农作物进入陈振龙的视野时,他定然会回望四千里水路之外,家乡福建那漫山遍野的红土地。陈振龙年轻时考取过秀才功名。然而,在他生长的年月,一方面是科举艰难、“仕途壅塞”,另一方面,经商风潮弥漫于东南诸省,“中产子弟,什五游食在外”。不知道什么时候,陈振龙也开始了他的商人生涯,“往来于闽省、吕宋之间”。

大批闽商前往吕宋,和西班牙人密切相关。在此之前,吕宋仅有华侨“约百五十人”。1571年西班牙船队征服菲律宾群岛后,大量采购生丝、棉布、陶瓷等中国商品。短短二十余年之内,“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者至数万人”。西班牙人带来的,不仅有滚滚银币,还有原产美洲的一些农作物。史料记载,朱薯进入吕宋,约在1565年。征服诸岛后,“红夷常患粮米不足”,于是大规模推广种植。到1593年,这种开着淡紫色小花的藤本作物,在吕宋已“被山蔓野”。陈振龙看到,当地土著“随地掘取”、“以佐谷食”(《金薯传习录》)。

朱薯价格极贱,并且极易引种,陈氏父子发现,朱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梨枣”。福建巡抚金学曾得知后振奋不已,在旌表陈氏父子此行“事属义举”之后,他认为朱薯的引种,“虽曰人事,实获天恩”(《金薯传习录》)。当年冬天,来自吕宋的朱薯,被命名为“番薯”。

红薯的种植首先要选择好地块,通常选用土壤深厚,富含有机物的沙土或沙性土壤为最佳。因为这样的地块土壤疏松,透气性和排水性都十分良好,有利于红薯生长。要想育好苗必须有好的种子,选好种子很重要。要选择没有病毒的好品种,品种需要一致,不要掺杂其它的品种。种薯要选择外皮光滑,没有虫咬病疤的形状竖长,长的均匀的好的红薯作为种来培育,不能过大或过小。选好种薯后,把红薯放在苗床上均匀排列整齐,不要太过于拥挤,要留有适当的空间。排列完毕后,需要在表面铺满细沙,以盖过红薯最多5厘米为宜,然后浇水使其保持湿润。在红薯的育苗期间,可以根据苗情适当添加肥料,也可不加,一般使用稀释了的有机肥水进行浇水。浇完肥水后一定要用清水泼淋叶面,防止有机肥水烧坏叶子,以免叶面就出现发黄发干,甚至烧坏种苗的现象。种苗定植前,一般在定植前的几天不会去浇水的,利用高温来促使发芽出苗,还可以起到防病的效果。出苗时要选取茎粗,叶大,高度在15厘米以上健康的苗来摘取。出苗后观察苗床过干的话,可以用清水喷雾后浇淋喷洒,但不能过于湿润,要控制好湿度。有时还需要二次追肥,促使幼苗继续生长,以备下次摘取。健康的秧苗在定植前,最好用生物菌浸泡一下,再进行定植,这样可以防止烂根。一般在定植前把土地都进行了整垄,这样给种苗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根系易于生长。起垄的目的就是防止过大或者过多的雨水犯涝,红薯是怕涝的。另外红薯的种植对垄沟也有要求,要求宽大,窄深,这样才能结出又大又好的红薯。红薯对肥水的要求不是很高。氮磷钾这些都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前期植物对氮肥的要求多些,因为在这个生长时期,茎叶的生长是离不开氮肥的,所以这个时期一定要使用氮肥。磷肥是在长块茎体时非常需要的,钾肥一般是在收获之前一个月的时候加上,这样就会加速根部的吸收,总产量会有所提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95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