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葱高产种植技术
【大葱高产种植技术】大葱不仅是人们常见的调味料,而且大葱还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下面本文就来聊聊大葱高产的种植技术。大葱是忌连作的蔬菜,育苗地也忌连作。
苗地要选择前茬非葱蒜类作物的高坑地,切忌选择荒草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深翻晒白2次,并闲置20d左右。
大葱育苗期长达50d,整地前施有机生物肥6000kg/hm、过磷酸钙750kg/hm、进口复合肥225~300kg/hm。
筑平畦宽连沟1.5m,精细整地。
为防治地下害虫危害,整地时施150kg/hm的3%辛硫磷颗粒剂,并在秧田四周开好沟系。
出口大葱主要品种有长宝、长悦、明彦等。
每100g种子需苗床地35~40m,可移栽666.67m大田。
早熟品种3月10~25日播种,中晚熟品种3月底至4月10日播种。
播种前土壤墒情不足,可以先浇水。
一般采用均匀撒播,撒籽后,在畦面上轻轻浇水,浇水后覆细干土0.5cm厚,覆土后不能浇水,以防止土壤板结,然后覆盖地膜,并搭小拱棚,以利于增温、保湿及防止雨水造成土壤板结,但要防止高温烧苗。
大葱种子以18℃左右发芽最快,播后5~6d可以出苗。
60%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揭膜过晚导致苗生长细弱。
雨前在小环棚上覆盖薄膜,雨后揭膜。
苗期根据土壤墒情,可浇1~2次小水,水分不能过多,以免幼苗徒长。
整个苗期追肥3~4次,速效性有机肥与进口复合肥交替使用,化肥浓度不超过0.5%,促使秧苗生长健壮。
育苗期间,若有秧苗露根,要及时覆盖干细土,苗床地要及时除草与防治病虫害。
大葱适于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中生长。
砂壤土便于插葱、松土和培土,通气性良好,易获得高产。
在前作收获后,立即深翻土地25~30cm,翻耕晒白,结合整地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0t/hm,土壤肥力较低的稻板田,有机肥数量要相应增加。
旋耕混匀后开沟,沟深30cm、宽20cm,2条沟之间的距离为1m。
沟内进行耕翻,深度20cm,沟底施基肥,以腐熟有机肥为主,使土壤与肥料混合,沟内土壤要求松细。
沟背应高出沟底30cm以上,栽植沟宜南北向,使受光均匀,并可减轻秋冬季节的北向强风造成大葱倒伏。
大田四周沟系配套,间隔20~30m开1条腰沟,利于排水。
定植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
定植前大小苗进行分级,剔除病苗、弱苗、过小苗及明显弯曲苗,株距2.5~2.8cm,行距1m,栽34.5万株/hm左右。
定植时避免葱苗折断,定植深度以不埋没葱心为宜,过深不宜发苗,过浅影响葱白长度。
定植工具可用直径1.5cm左右的园铁扦或园木杆。
定植时先打浅洞,与地面垂直,再把苗插入,再微微往上提起,使根须下展,保持葱苗挺直。
定植后将葱株两边的松土压实,随后浇足定根水。
大葱苗期不耐旱,需适当保持土壤湿润,否则,生长缓慢,不均匀。
播后30天进行间苗、拔草、浇水间苗,1~2次,苗距10厘米左右。
1叶1心至2叶1心随水追施速效氮肥,每亩施尿素5-10千克;同时做好苗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用苗菌灵防治1-2次。
移栽定植前控氮蹲苗,促苗根多健壮。
大葱为喜肥作物,生育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并且对肥料的需要量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多。
据研究,高产栽培大葱产量可达80~90t/hm,每生产1t大葱需纯N2.7~3.3kg、P2O50.5~0.6kg、K2O3.3~4.0kg,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4∶1.3,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对氮和钾的需要量较大,对钾素营养较为敏感。
大葱生育阶段一般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缓苗期、葱白旺盛生长期和开花结实期5个时期。
其中幼苗期、定植缓苗期大葱生长缓慢,干物质积累少,吸收的养分也少,氮磷钾三要素中对氮与钾元素吸收的量较多。
在假茎充实的葱白旺盛生长期,大葱干物质累积迅速,吸收的养分最多,吸收的氮磷量分别高达全生育期吸收量的68.4%和46.4%。
大葱生长后期干物质积累较慢,吸收的养分也较少,但吸收的磷钾比例明显提高,分别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44.1%和34.6%。
5.1施肥量在施用优质有机肥30t/hm的基础上,在中等肥力地块,适宜施肥量为:氮肥(N)350~450kg/hm、磷肥(P2O5)90~120kg/hm、钾肥(K2O)300~450kg/hm,折合尿素约750~1000kg/hm、普通过磷酸钙(有效磷含量12%)750~1000kg/hm或磷酸二铵(有效磷含量46%)200~260kg/hm、氯化钾(有效钾含量60%)500~750kg/hm。
土壤肥力较低、缺乏有机肥时,可考虑采用较高的施肥量;反之,土壤肥力高,地力基础好时,可适当减少施肥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13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