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1300斤菠菜只卖了15元,菜农无奈心酸,你怎么看?

1300斤的菠菜只可以卖15块钱,这对于菜农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其实在社会的底层上,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人。在小编看来,他们完全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去学习一些新的种植技术,从而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产量,这样才可以扩大自己的收入。其实,这个菜农所拉出来的菠菜之所以会卖出这么低的价格,主要是因为近期菠菜处在丰收的季节,而且它的菠菜质量并不是特别的好。如果他将这车菠菜带回家,可能最终的下场也是被倒掉。因为在农村,菠菜是特别常见的一种蔬菜,并没有什么特别高的价值。

1300斤菠菜只卖了15元,菜农无奈心酸,你怎么看?

我们可以发现,同样一种蔬菜,它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所卖的价格也是有着很大的差异的。在超市里面的菠菜,就比路边摊上的菠菜价格要贵。所以说菜农在种菜的时候,不要一直遵循着以往的模式,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来及时的做出调整,这样他们才会拥有好的销量。随着网络平台的发展,我们可以看见很多种植户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来扩大自己产品的销量。他们这样做不仅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也使自己获得了一波收益,是非常可取的。

其实对于底层的菜农来说,他们根本就无法接触到这些知识。因此也希望当地的有关部门可以为这些农民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当他们有了先进的技术,在种植农产品的时候,也就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也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说,希望有关部门可以重视到这一问题。

其实,菜农并不光光是以种菜为生。他们可以根据时节来选取不同的蔬菜进行种植,一般情况下,他们所种植的蔬菜都会被分为各种各样的等级。一般品质比较好的都会被收购走,质量相对差一些的就会被留下来,他们就会薄利多销,其实菜农也没有人们想的那么可怜。

蔬菜价格为何比肉价贵?

在浙江乐清的菜市场,这两天荷兰豆、秋葵等常见蔬菜,每斤价格都在10元以上,相比前段时间涨了不少。

记者又走访了杭州、舟山等地的农贸市场,发现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不少经营户说,部分叶菜类进价比一周前翻了一倍。

西兰花8元一斤,四季豆10元一斤,菠菜15元一斤,韭菜花甚至达到了18元一斤。江西南昌的蔬菜价格普遍上涨,一些品种的蔬菜甚至“一菜难求”。

菜价涨了

农产品批发商也赚不到钱?

蔬菜价格上涨幅度大,但商家也难以获益。

浙江舟山市某市场商户表示,越是贵的蔬菜,越是不赚钱,因为价格太高顾客接受不了。

北京一超市销售人员曾女士说,部分蔬菜售价高没人买,损耗大,都已经减少备货。

“采购价涨了,但销售价没法涨,不然就卖不出去。”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前来采购菠菜的餐饮商张先生说,菜价成本主要靠内部消化,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才能留住顾客。

图源:央视财经

在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有着7年蔬菜批发经验的许先生坦言,“跟平常2元多一斤的收购价相比,现在菠菜收购价涨到6元一斤,还从未见过。”

“菠菜产量有限,即使抬高收购价,也收不上来多少。”许先生说,往常两天就能收一车,现在至少要3到4天。

优质菠菜收购价在5元到8.5元一斤,去年同期收购价格是2元一斤,即使翻了几倍,批发商也在抢购,“货源实在太少了,能抢到多少就收多少”。

受连续降雨影响,多数种植户蔬菜产量不如往年,但菜价较高,总体来看,收益与往年持平。

“往年,5亩地到现在能出4万到5万斤黄瓜,今年受阴雨天气影响,才出了2万斤黄瓜,但卖的价格高了一倍多,总体收益与去年持平。”黄瓜种植户说。

菜价上涨背后:

季节性、雨水等多重因素导致

“最近肉价、海鲜价格都非常稳定,唯独蔬菜价格上涨,这跟汛情、季节等因素相关。”据广州沙园西华市场相关负责人分析,因为今年秋季降温快,低温导致部分地区蔬菜生长缓慢,还有部分地区遭遇汛情,使得蔬菜减产和物流运输遇阻,造成广州地区菜价明显上涨。

胜佳超市生鲜采购刘主任告诉记者,“现在降温了,街坊们喜欢打火锅,对萝卜和叶菜的消费需求增加,同时,秋冬季节蔬菜生长慢,使得供应量减少。”他还表示,现在南瓜、土豆、洋葱这些上涨幅度比较小,市民可以多购买。

蔬菜价格长期升高。有的种植户看到蔬菜价格大幅上涨,能赚到钱,就想扩大叶菜的种植面积。北方露地能够种植的叶菜较少,现在种,年后采收。

大棚里种植蔬菜时,做好防冻防寒的措施,保证叶菜正常生长,产量提高了,蔬菜价格也会回到正常水平,只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也不建议农户,大面积跟风种植,叶菜的浮动频率高,保鲜时间短,没有销售渠道,最后还会赔钱。

菜价比肉价低,这是国内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在不少发达国家,蔬菜普遍比肉贵。近年来,我国部分蔬菜在特定时段里价格也比肉贵,一些高端品种常年比肉贵。与粮食等大宗农产品不同,蔬菜等鲜活农产品高度市场化,价格波动频繁,以天计并不夸张。与生猪、肉鸡等规模养殖业相比,蔬菜生产易受季节因素和极端天气影响,因短暂的供应减少造成价格上涨并不奇怪。

生猪和蔬菜各有其价格规律。随着生猪价格的下跌,全国养猪场户亏损面达76.7%。而部分蔬菜价格变高的背后,则是短暂上涨的生产流通成本。对此,也无须过虑,高菜价会促使蔬菜供应增加,低肉价已挤出落后的养殖产能。蔬菜生产周期短、产能恢复特别快,价格机制可以充分发挥对区域和品种的引导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地方菜价已在下降。有关部门已发布生猪产能过剩预警,鼓励养殖场户加快淘汰低产母猪,顺势出栏肥猪,使产能尽快回归合理水平。

“菜比肉贵”之下,有两个细节值得注意。一是不同蔬菜的涨幅不同、差距显著。以菠菜为代表的绿叶菜价格能涨数倍,同时,也有很多蔬菜特别是耐储运类的价格几乎原地不动。二是不同城市的涨幅不同,有的城市菠菜一斤15元,有的城市七八元,还有的四五元就能买到。这启示我们,蔬菜保供稳价,要紧盯百姓生活最常见的当家菜,以北方大中城市的冷季时段为重点。

菜价波动的背后,是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曾几何时,北方城市冬季吃菜难、选择少。随着蔬菜大棚的兴起和“菜篮子”工程的实施,蔬菜产业多次转型,种类不断丰富,布局和流通逐步优化。总体看,我国蔬菜供应有充分保障,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多年位列世界第一,并遥遥领先。相比别的国家,中国人可以用很低的价格吃上种类更丰富的蔬菜。

虽然我国蔬菜产业竞争力居世界前列,但近年来自身也面临成本上升的压力。相比粮食,蔬菜生产机械化率依然较低,从种到收比较费工费时。随着城镇化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短缺且薪资上升,土地流转费用上涨,这都是刚性成本。加之消费者需求日益高端化,新奇特优品种比例扩大。所以,近年来蔬菜价格总体呈稳中略升态势。

“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关乎千家万户,让每个老百姓吃得好、吃得放心,不是件容易的事,却是件必须做好的事。总体看,既要考虑市民需求,实现调得进、供得上、不断档,又要关注农民增收,真正实现“囤菜于田”“存肉于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4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