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资讯 >

有机蔬菜、绿色蔬菜、纯天然蔬菜有什么不同?

达到“绿色食品”标准的蔬菜是绿色蔬菜。“绿色食品”是指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由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事物通常都冠之以"绿色",为了更加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定名为绿色食品。

有机蔬菜、绿色蔬菜、纯天然蔬菜有什么不同?

绿色食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态环境标准 ;?

2.农作物种植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3.产品必须符合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质量和卫生标准;?

4.产品外包装必须符合国家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符合绿色食品特定的包装装潢和标签规定。?

有机蔬菜指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以及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维持农业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这是蔬菜生产追求的也是人们期望的最高目标。

还有一种是无公害蔬菜。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到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即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以保证人们的食用安全。

三者关系是:有机蔬菜>绿色蔬菜>无公害蔬菜。蔬菜生产发展趋势为:一般蔬菜→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

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一类植物或菌类,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是一种绿色食品。蔬菜可提供人体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据国际物质粮农组织1990年统计,人体必需的VC的90%、VA的60%来自蔬菜。

此外,蔬菜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植物化学物质,是人们公认的对健康有效的成分,目前果蔬中的营养素可以有效预防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多种物质,正在被人们研究发现。

超市有机菜符合入市的国家基本标准吗?

农民帮:有机菜贵在哪里?

1、生产成本高

专家表示,有机蔬菜价格如此贵主要原因是在有机蔬菜种植过程中,不能使用非天然的化学物质,如农药、化肥等,必须天然育种、天然环境长成,加工过程中也不能使用化学添加物。所以整个生产过程不施化肥,全靠农家肥;不打农药,用太阳能灯杀虫;不打除草剂,除草全靠人工,这也使得在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劳动力的投入增加,而且有机肥料和饲料成本也高于普通肥料和饲料,有机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工具不能交叉使用,使用后要清洗、消毒、杀菌、暴晒,这些都要求有机蔬菜的价格要比普通蔬菜的价格高许多倍。哪怕是一公斤有机黄瓜、西红柿的价格也是普通黄瓜、西红柿的10几倍。

2、有机认证严格

除去生产成本,还由于近段日子有机食品认证太快上涨成本助推了有机食品高价格。

据了解,有机食品需要经过专业的检测认证,企业为此需支付相应的费用。去年7月1日起,由国家认监委发布的有机认证新规正式实施,新规对有机市场认证乱象进行了清理,但认证费用却成倍增加。

据南京国环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所提供的新收费标准显示,有机认证收费项目主要包括申请费、审核费、证书费、年度管理费、证书变更费、有机销售证书费、抽样检测费、检查接待费等,其中审核费包括文审费、检查费、报告编写费、报告审核费,并根据生产规模和工艺复杂程度,检查费还会乘以相应的系数。

消费者对有机蔬菜辨别能力差,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加强监测是必然之举,严格检测也是重中之重,但认证适当控制成本,否则一般企业承受不起,哪怕是通过认证,企业也会将认证的高费用体现在即将上市的有机产品之上,致使有机蔬菜等有机产品价格高涨,甚至是“天价”常出。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补贴检测费、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等措施,支持有机食品生产企业的发展。

“有机”产品难入寻常百姓家,有机蔬菜价格亟需迈过价格这道坎,这需要更多的人去努力,不然我国“有机”产业永远都只会是贵族产业。

希望能帮到你!

超市“有机”蔬菜:挂羊头卖狗肉 ,贴上标签身价暴涨10倍。

我们在超市买菜时常常会看到三种不同的蔬菜类别,它们分别有不同的认证标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三种标识代表着蔬菜的不同环保要求。无公害食品要符合入市的国家基本标准,而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不仅要符合国家标准,还有各自更高的行业认定标准。换句话说,绿色食品比无公害食品的标准要高,而有机食品的标准更高,不仅全程不得使用化学肥料、农药等,连种子、土壤、水质、大气等都有严苛的要求。因此,在人们心目中,有机就是生活品质和环境友好的代名词,意味着更天然、环保、健康、安全。但是,这些打着有机标的食品真是有机的吗?

在一家知名全国连锁超市看到,这里销售的蔬菜有两种规格,一边是散装的所谓普通菜,一边冷藏货架上的则是盒装的所谓精品菜。

散装黄瓜一斤2.98元,盒装有机黄瓜一公斤66.98元;普通娃娃菜一袋三棵4.5元,有机娃娃菜一盒两棵23.5元。在这里,有机菜的价格普遍比散装普通菜高出五六倍甚至十多倍。

尽管价格贵,但选择有机菜的人并不少。

一排货架的上方写着“有机蔬菜”几个字,但据了解,货架上摆放的却并非全都是有机菜,有的是无公害蔬菜。

销售人员说,写着“有机蔬菜”几个字的就是有机菜,而同样的品牌,盒子上没有这几个字的就不是。满满当当的货架上,真正的有机蔬菜却没有几样,如果不仔细看,还真是容易混淆。

看着菜盒上写着公司的名字。公司名字中虽然带着“有机”俩字,包装上“有机”的字样也很醒目,可是,它们却不全都是有机菜。有“有机标”的是有机菜,没有“有机标”的就不是有机菜,但它们却被一起放在了同一个货架上。两种菜的价格也相仿,比如有机胡萝卜39.8元一公斤,非有机的36.98元一公斤;有机西红柿58.8元一公斤,非有机西红柿45.98一公斤元,都不便宜。像这种把有机菜和普通菜混在一起卖的情况在许多超市都很常见。

据了解,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明确规定:应在销售场所设立有机产品销售专区或陈列专柜,并与非有机产品销售区、柜分开。我们看到的超市乱象显然是商家违规使用的营销套路。对此,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一大堆非有机的里面混着那么三四个有机的,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一来就直接奔那个地方,产生一种思维惯性;而且有一种有意无意的诱导和暗示,这一块都是有机的,这块都值当卖那么贵的价钱。”

事实上,但凡有机食品,其包装上都有一个有机认证标志,一个有机码。这是认证机构赋予有机产品的唯一身份代码,可供消费者追溯查询产品的具体生产信息。那么,这些获得有机认证的有机蔬菜真的都是有机蔬菜吗?

选择了胡萝卜、芹菜、西红柿等几个品种的有机蔬菜,然后分别输入其有机码进行查询。追溯信息显示的这些蔬菜的具体产地,是通过有机认证的种植基地。此外,拨通了该有机认证机构的电话,对这些有机蔬菜的产地再次进行求证。客服人员说明,具体产地是“北京顺义龙湾屯史中坞村西。”

按照查询的信息,找到了这几种菜的生产基地。

种植基地的宣传牌上写着,这个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经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字头的行业龙头企业,并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

按照有机生产认证须定品种、定面积、定产量的要求,这里的有机认证证书信息显示,这个基地可种植的蔬菜品种有23种,面积51.4公顷,年产量限定约610吨。

那么,在超市里购买的有机西红柿、胡萝卜、芹菜等几样有机蔬菜种在哪儿呢?记者走进这里的蔬菜大棚进行查看。大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基地没有胡萝卜;西红柿、芹菜都还没有成熟。

据了解,这里目前种植蔬菜的温棚有8个,记者逐个进行调查,并没有看到在超市里售卖的有机胡萝卜、西红柿和芹菜。明明在有机认证书上标注的产地,在这里却没有这些菜,这个企业为何要这样做?这些蔬菜的真正来源是哪儿呢?

就在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又无意间发现了这样一幕:大量的化肥堆放在有机种植基地的耕地里。

根据国家规定,有机认证的土地上不得使用化肥,可这里的工作人员说,这片地仍在使用化肥。接着,在有机蔬菜种植大棚也有了新的发现:每个棚里面都藏有尿素和复合肥。对此,朱毅副教授说,这是不应该在有机种植地发现的东西,“它已经不符合有机种植的规范了。”

取了一些发现的尿素和土壤进行检测。经检测,朱毅副教授说,“取回来的尿素在实验室里面检测,它确确实实是尿素,不是说尿素袋子里面装的其它的东西。”同时检测发现,土壤疑似有农药残留。

根据规定,有机产品不允许在生产、加工场所外进行再次加工、分装、分割。可是在这里,既没有看到在超市里购买的那几样有机蔬菜,也没有看到这里出产的蔬菜在哪里进行包装加工。

工作人员说,这地方就管种植,然后拿回总公司包装。

根据工作人员的说法,夜里10点,来到他们的总公司所在地,这里距离刚才的种植基地约60公里。此时,记者看到,几个车间正在紧张地进行蔬菜包装。这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一天一宿会包几万盒,送往各个超市;并且说,“有机菜不就是安全嘛,卖点嘛。贵点也有人吃。”

据介绍,这里的蔬菜第二天一早会送往北京四十多家知名连锁超市进行售卖。尽管工人师傅们声称,他们包装的菜是产自公司本地有机基地的有机菜,但是在有机种植基地采访时,确实没有看到这么多种成熟的菜。在这个包装车间采访停留期间,没有看到他们往上贴有机标的过程。但是依然想弄清楚,这些菜到底从何而来?在包装现场,发现了外包装袋,上面写着各蔬菜批发商的名字和****。

根据这些蔬菜批发商留下的电话线索进行了调查。对方说他们的菜来自很多地方,但都是普通蔬菜,需要检测证明他们可以提供,“检测证明这个不用过多去操心,检测证明你需要哪个我们给你办理就行。产地证明都是市场给盖的公章,我们自己填的。”

经过追踪调查,这些超市里售卖的打着有机标的蔬菜无法确认到底来自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不是认证码上显示的有机种植基地里生产出来的。随后,将在超市中购买的这几种带有“有机标”蔬菜送权威检测机构检测,结果均检测出多种有机生产中禁用的农药残留。

比起一般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成本要高很多,自然售价也要高很多。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国家对有机食品的认定也有严格规定。把非有机食品当成有机食品出售,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虽然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的利润,但也极大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损害了有机食品的声誉。我国有机标准中明确规定,有机食品中化学农药不得检出,被检出的企业五年之内不能申请有机认证。为什么这些“有机”生产企业胆子还那么大?有机标什么时候才能既有“含金量”又有可信度呢?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572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