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的经济作物,可以在东北广泛的种植?
有什么好的经济作物,可以在东北广泛的种植?
1.水稻和大豆在东北可以大面积种植,种植有前景。在所有作物中,大豆对温度的要求最低。一般来说,黑龙江北部很难种玉米,但是黑龙江可以种大豆。因此,黑龙江省仍然保持着大面积的大豆种植。虽然引进了新的耐低温玉米品种,但未来大豆种植面积会更低。如果在一块土地上种植同一种作物多年,土壤会退化,这就需要种植其他作物。在东北,最好的轮作是大豆。
2.这些经济作物,比如大豆,向日葵,可以在东北大面积种植,因为东北的土壤非常好,是一块非常好的黑土地。种庄稼的时候也挺好的,可以实现高产种植。这些作物很有希望。现在人们对食物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种植直接经济作物肯定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这些植物非常耐寒,存活性好,可以在东北种植。种植这些作物的前景非常好,因为这些作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适合在东北种植的主要经济作物有山楂、苹果等。
3.东北地广人稀,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经济。而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传统种植业发展潜力不大,市场价格低,利润空间太小。所以,如果想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获得一定的收益,可以考虑种植烤烟。东北三省地处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肥沃的土地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有机矿物质元素,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四个不同的季节。主要粮食瓜菜在光照和光照作用下生长周期长。比如水稻、大豆、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的生长周期比华北、西北地区要延迟。因此,淀粉饱满成熟后,主粮的植物蛋白营养丰富均衡。是川北真正的天然、有机、绿色、无污染的稻谷粮仓。
东北主要种植的农作物
1、粳稻。东北粮食主产区是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平均粮食商品率达70%以上,‘北粮南运’格局已经取代传统的‘南粮北调’。
2、玉米。玉米是该地区面积和产量增长最快的品种,同时也成为国内第一大粮食品种。
3、小麦。可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80%以上。冬小麦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冬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冬小麦的 70%左右。
4、高粱、谷子。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辽、吉、黑 3省和华北各省区高粱面积和产量约分别占全国的78%和86%,是洼涝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谷子耐旱性强,全国95%的谷子面积集中分布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松辽平原和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东北和西北以春谷为主,华北夏谷居多。
5、大豆。大豆原产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的沈阳—哈尔滨—克山铁路两侧平原地带,松花江下游,黄淮海平原的鲁西南、豫东、冀东北及晋西北和苏皖两省淮北地区,大豆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76%和80%。
人民网-东北地区已成为中国粮食的“蓄水池”
百度百科-中国粮食作物地理
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甜菜、玉米、大豆、高粱、春小麦、水稻等类型。
甜菜:春播区主要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及内蒙古东部地区,这些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全年大于10℃的积温为2400-3000℃,全年降水量为370-690毫米左右,利于甜菜积累糖分。
玉米:在东北地区的种植时间较长,成熟时间较晚,生育期为127-135天左右......
一、甜菜
1、东北甜菜春播区主要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以及吉林、辽宁西部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
2、这些地区全年大于10℃的积温为2400-3000℃,全年降水量为370-690毫米左右,且昼夜温差较大,利于甜菜积累糖分。
3、全区在甜菜苗期的降水量较少,其余降水期与甜菜需水较多时期保持一致,有利于甜菜生长。
二、玉米
1、玉米原产于南美洲的密林地带,现已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它是重要的粮食作物、饲料作物,我国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为玉米主产区。
2、东北玉米的种植时间较长(一般情况下在春季播种),成熟时间较晚,生育期为127-135天左右。
三、大豆
1、东北地区具有黑钙土,土质疏松肥沃,适合大豆生长。
2、东北地区四季分明,自南向北跨越中温带与寒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森林贮雪有助于种植大豆。
四、高粱
1、高粱喜温、喜光,具有一定的耐高温特性,在生育期间所需的温度高于玉米,全生育期适宜温度为20-30℃。
2、高粱广泛分布在世界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我国南北各省区均有栽培。
五、春小麦
1、春小麦主要种植在长城以北的地区,在此区域内的气温普遍较低,生产季节较短,所以作物的熟制以一年一熟为主。
2、春小麦的主要产区为东北平原,在河北、天津、内蒙古也有分布。
六、水稻
东北水稻的核心产区为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江平原交汇处,水稻的播种时间多为每年4月份中上旬,生长周期多为200-240天左右,熟制为一年一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6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