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一、培育带蘖壮秧:

1、秧田整理:冬季农闲时翻挖、晒垡,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结合深翻地,亩施腐熟的农家肥1500—2000公斤,反复翻挖,使土块细碎,撒种时要求达到墒面平整,无杂草杂物,不干不烂无积水,种子撒下能半粒入泥,不跑不跳。

2、种子处理:播种前晒种2~3小时,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泡种时每10㎏谷种用施保克5克药剂浸种48~72小时(2~3天),可防治种传病害尤其是恶苗病(公秧)。

3、精量播种:杂交稻每分秧田播种2~2.5㎏,育秧一定要做到减种不减秧田,约3~4㎝2(火柴盒大小)秧田播一粒种子为宜。

4、种子覆盖:盖种必须使用腐熟细碎的农肥,杜绝使用生粪、鸡粪、尿灰,种子一定要盖严,覆盖厚度0.5~1㎝以不露种子为宜,盖膜前每分秧田用15毫升30%扫弗特乳油兑水10~15㎏喷雾进行秧田除草。应分墒盖膜,墒宽1.7米,膜上加盖少许覆盖物,秧田四周开好排水沟,保持排灌通畅。

5、加强秧苗管理:(1)播后至揭膜前应保持墒沟里有水墒面湿润,并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晴天及时通风避免烧芽烧苗,雨天及时清除膜上积水;(2)待秧苗第二片真叶展开时揭膜,揭膜后保持苗床上有一层薄水即可,并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在大幅度降温前应灌水护苗;(3)揭膜时每平方米床面喷洒1000—1500倍敌克松药液3—5公斤防治立枯病;(4)及时追肥,2叶期施断奶肥,每分秧田施尿素0.5千克,移栽前7~10天施送嫁肥,每分秧田施尿素1千克;(5)近来嵩明水稻秧田期以蚜虫为代表的刺吸式害虫危害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应搞好防治,拔秧前喷施一次杀虫剂和杀菌剂,以免将虫卵和病菌带人大田。易发青苔的秧田每分可用硫酸铜0.5~0.8㎏拌细土8~10㎏撒施进行防治。

二、规格化移栽:采用定点拉线移栽,株行距4×6寸,每亩栽2.5万丛,戴蘖多的栽一粒谷秧、分蘖少或不戴分蘖的栽两粒谷秧。

三、科学肥水管理:

1、培肥大田,每亩施优质农家肥1000千克、普钙30千克、尿素10千克、硫酸钾10千克作底肥;

2、追肥:秧苗移栽后5—7天,亩施尿素10千克(可带除草剂);

3、水分管理:移栽后适当深水护苗,分蘖期浅水管理,自然落干,分蘖苗达到预期有效穗数撤水晒田至开裂。

四、做好以防治稻瘟病为核心的防治病虫草鼠害工作。

水稻裁培要点 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育秧:种子处理与催芽

晒种:晴好天气晒1-2天;

选种:使种子纯净饱满,发芽整齐,溶液用盐水、盐酸铵水;

浸种:使种谷较快吸水达到正常发芽的含水量(40%),促进发芽整齐。浸种要求经常换水(8小时),时间36-60小时;

消毒:消毒目前多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强氯精药剂或1%生石灰澄清液浸种;

催芽:催芽要求达到“快、齐、匀、壮”的目的。

移栽的方法和插秧质量:

栽插秧苗方法有手工拔秧插秧、抛秧、机插等,西南地区在这个阶段(也就是我们4月中旬到5月中旬期间),选择冷尾的晴好天气开始移栽工作;插秧要做到浅、匀、直、稳,栽插深度一半不超过3厘米,并做到秧苗带药、带肥、带土。

水稻营养与施肥:

氮:水稻缺氮时,主要表现为:整株颜色浅、下位叶枯黄、植株矮小、分蘖少、早衰、穗小子粒不饱满,如果氮过多则植株徒长,贪青倒伏,延迟成熟,空秕粒增加。在分蘖期,选用“云河”牌“黄金配比”15-15-15的配方进行施用,满足作物该时期的营养需求。

磷:水稻在缺磷时表现为植株紧束呈“一炷香”株型,生长迟缓不封行,叶片及茎为暗绿色或灰蓝色,叶尖及叶缘带紫红色,无光泽,并且容易未老先衰。

钾:当水稻在缺钾时,叶片从下位开始出现赤褐色焦尖和斑点,并逐渐向上位叶扩展,严重时田间稻面发红如火燎状,株高降低,叶色灰暗,抽穗不齐,成穗率低,穗形小,结实率差,籽粒不饱满,由于栽培季节、品种类型和土壤条件不同,症状有差异。

水稻如果缺锌,就会引起“红苗病”、“火烧苗”等症状。

水稻缺锰,新生叶片叶脉间绿色褪淡发黄,叶脉仍保持绿色,脉纹较清晰,严重缺锰时有灰白色或褐色斑点出现。

水稻硼中毒,叶尖及两侧叶缘发黄,出现淡褐色斑点,早期生长受抑制,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均减少,花谷增多,空壳率增加,成熟期提前。

提高水稻的收成的要点:

1、前期培育带蘖、根系发达的旱壮秧; 2、适时早插稀插秧; 3、中期烤好田,增加淀粉积累; 4、施好减数分裂肥; 5、抽穗开花期保证水肥供应;6、控制住病虫、杂草; 7、喷洒“云河”牌冲施肥12-18-15。

水稻用肥最重要的是,在水稻转青时,每亩地用肥在25~35公斤之间,选用“云河”牌“黄金配比”24-11-10配方的复合肥去满足作物营养需要,提高水稻的收成。

一、种子处理 1 晒种 浸种前在户外阳光下将稻种平铺8~10厘米,晒2~3天即可。 2 盐水选种 按50千克水加10~12千克粗盐的比例配成密度为1.13克/厘米?3盐水。选种时,稻种先倒入盐水中,倒入量按体积计算,不超过水的一半,边倒边搅拌,等到种子下沉后,捞出上面的秕子,然后捞出下沉的饱满种子,接着把捞出的种子放人清水中洗两遍,以免盐分进入种子内影响发芽。洗种子用的清水用过2~3次后要更换,可倒入盐水中循环使用。

 3 浸种消毒

 浸种时一定使水面高出种子15厘米,浸种时间随水温而定,一般水温15℃时浸种5~6天,水温10℃时浸种7~8天。同时选择相应高效低毒消毒剂进行消毒。

 4 催芽

 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进行催芽,方法要依据消毒剂的类型而定。需要清洗的消毒剂可以将种子清洗后放入40℃~50℃温水中预热,温热后立即捞出;不需清洗的消毒剂可直接将种子捞出放在保温处催芽,种子堆积厚度不超过50厘米,种子中间放上温度计,控制温度在28℃~30℃左右,两天就能发芽。发芽时每天要翻动3~4次,使种子内外温度均匀一致,防止高温烧种。

 二、播种

 1 播种期

 播种时期的确定,根据当地当年的气温和品种熟期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水稻发芽最低温为10℃~12℃,因此当气温稳定通过5℃~6℃时即可播种。

 2 播种方法

 隔离层旱育苗播种:在浇透水置床上铺上打孔(孔距4×4厘米,孔径4毫米)的塑料地膜,接着铺2.5~3厘米厚的营养土,每平方米浇1500倍敌克松液5~6公斤,盐碱地区可浇少量酸水(水的pH值4),然后用手工播种,播种要均匀,播后轻轻压一下,使种子和床土紧贴在一起,再均匀覆土1厘米,然后用苗床除草剂封闭。播后在上边再平铺地膜,以保持水分和温度,以利于整齐出苗。

 三、秧田管理

 秧苗管理要求管的细致,一般分四个阶段进行。

 1 播种一出苗

 这段时间主要是密封保温,保证出苗所需的水分和温度。棚内温度控制在30℃左右,超过35℃时要通风降温。缺水时要及时补水,一般底水未浇透,或置床渗水,出苗前芽干现象经常出现,此期水分是重点,苗出齐后立即撤去地膜,以免烧苗。

 2 出苗一1.5叶期

 这个时期对低温的抵抗能力强,注意床土不能过湿,否则影响根的生长,尽量少浇水,温度控制在20℃~25℃,高温晴天要通风降温。防止苗枯或烧苗。

 当秧苗长到一叶一心时,用立枯一次净或特效抗枯灵药剂防治立枯病,使用方法为每袋40克对水100~120公斤,浇施40平方米秧苗面积。

 3 3叶一插秧

 此期不仅秧苗需大量水分,而且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也大,床土容易干燥,因此浇水要及时、充分,否则秧苗会干枯。这时外部气温已经很高,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5℃以内要大通风,棚裙白天可以放下来,晚上外部在10℃以上时可不盖棚裙。

 四、病虫草害防治

 1 农业防治

 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采用合理耕作制度,培育壮苗、适时插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科学灌溉,消除病稻草及池埂上杂草。

 2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3 物理防治

 采用黑光灯、震频式杀虫灯等机械物理装置诱杀、捕杀害虫。

 4 主要病虫草害的药剂防治

 ①稻瘟病:稻瘟病依据GB/T15790的规定,当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可用40%富士一号乳油或可湿性粉剂,每公顷1.0~1.25公斤对水500倍喷雾;也可用13%灭稻瘟一号或三环唑可湿性粉剂,用量每公顷1.5公斤,对水500倍喷雾。

 ②稻曲病:在孕穗中后期每公顷用井岗霉素150~200克兑水750kg喷雾,或用DT杀菌剂在出穗前兑水喷雾在抽穗前10日内喷施。

 ③水稻二化螟:依据NY/T59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规定,在7月上旬二化螟产卵盛期和孵化期用杀虫双、杀虫单、三唑磷、杀螟松等进行喷雾或喷浇。但对稻田养殖的地块不宜使用伤害养殖物的药物。

 ④杂草防治:根据稻田杂草类型,移栽后5~7天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每公顷60%丁草氨乳油1.5公斤+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00克拌300公斤细沙子或潮土撒施,施药后保持水层4~5厘米一周,主要防治稗草、野慈菇、鸭舌草、泽泻;如果杂草防效差,可每公顷48%苯达松乳剂1.5公斤+25%敌稗乳油7.5公斤兑水250公斤,在6月中下旬排干稻田水进行叶面喷雾,两天后灌水,主要防治三棱草与稗草。

 5 适时收获、加工依据籽粒变黄程度确定收获期。当籽粒的90%以上变黄成熟,穗轴有三分之一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此时为最适收获期。割后应捆成小捆进行自然晾晒,并经常翻动,当水分下降到15%时,再进行脱粒。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17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