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中药鱼古的药效是什么?

分类: 医疗健康

中药鱼古的药效是什么?

问题描述:

它是从哪来的

解析:

海螵蛸

(《纲目》)

异名乌鲗骨(《素问》),乌贼鱼骨(《本经》),墨鱼盖(《中药志》)。

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

动物形态①无针乌鲗,又名:花拉子、麻乌鲗。

头部短,长约29毫米,两侧各有1发达的眼;眼后有椭圆形的嗅觉陷窝。前部中央有口,前方有腕4对和触腕1对,腕呈放射状排列于口的周围,长度相近,内方有吸盘4行,其角质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触腕长度一般超过胴长;触腕穗狭小,长约40毫米,其上有吸盘约20行。头部的腹面有1漏斗器。胸部卵圆形,长达157毫米(背面),宽约65毫米;两侧有肉鳍;胴后腹面有1腺孔。生活时胴背有明显的白花斑。外套腔背面中央有1石灰质的长椭圆形内壳,后端无骨针。 *** 附近有墨囊。

栖于海底;遇敌时由墨囊放出墨液,以掩护自己。肉食性。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②金乌鲗

头部长约30毫米。腕的长短相近,各腕吸盘大小相近,其角质环外缘具不规则钝形小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触腕稍超过胴长,触腕穗呈半月形,上有吸盘约10行。胴部呈卵圆形,长可达20厘米,约为宽度的1.5倍。生活时体黄褐色,胴背有紫棕色细斑和白斑相间,雄性胴背有波状条纹。内壳后端具粗壮骨针。近漏斗管附近有贮黑水的墨囊。

分布黄海、渤海及东海一带。

以上动物的缠卵腺(乌鱼蛋)、内(乌贼鱼肉)、墨囊中墨液(乌贼鱼腹中墨)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收集从乌鲗鱼中剥下之内壳;或于4~8月间,捞取漂浮在海边的乌鲗内壳,漂净,晒干。

药材①无针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厘米,宽约2.5~3.5厘米,中部厚约1.2~1.5厘米,腹面白色,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中央最厚处,占全长的1/2或1/2强。背面磁白色而略带暗红色,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中央有1条明显的隆起,表面有一层硬脆皮膜,角质缘呈半透明状。末端无骨针。体轻,质松脆,易折断,断面有明显的微向背面弯曲的平行层纹。除背部硬膜外,其它部分可擦下细粉。气微腥,味微咸。

⑦金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中间厚,边缘薄,长13~20厘米,宽5~7厘米,中部厚0.7~1.5厘米。腹面洁白,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最厚处约占全长的5/6~4/5。背面磁白色,微带淡红色,密布小疙瘩状的突起,中央有1条较明显的隆起。末端有1骨针。

以上药材均以身干、体大、色白、完整者为佳。

主产浙江、福建、广东、山东、江苏、辽宁沿海地区。

化学成分含碳酸钙80~85%,壳角质6~7%,粘液质10~15%,并含少量氯化钠、磷酸钙、镁盐等。

药理作用乌贼骨中所含的碳酸钙,可作制酸剂。新鲜乌贼中所含5-羟色胺及另一种物质,可能是一种多肽类(脑、腮、心含量较多)。人食乌贼中毒可能即此物质引起肠运动的失调所致

炮制海螵蛸:刷洗干净,晒干,砸成小块。炒海螵蛸:将海螵蛸块,用文火炒至**为度。煅海螵蛸:海螵蛸放般罐内,煅至焦黑色,取出放凉。

性味咸,微温。

①《本经》:"味咸,微温。"

②《吴普本草》:"冷。"

③《别录》:"无毒。"

④《药性论》:"有小毒。"

归经入肝、肾经。

①《纲目》:"厥阴血分。"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肾经。"

③《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除湿,制酸,止血,敛疮。治胃痛吞酸,吐、衄、呕血,便血,崩漏带下,血枯经闭,腹痛症瘕,虚疟泻痢,阴蚀烂疮。

①《本经》:"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症瘕,无子。"

②《别录》:"惊气入腹,腹痛环脐,阴中寒肿(一作"丈夫阴中肿痛》),又止疮多脓汁不燥。"

③《药性论》:"止妇人漏血,主耳聋。"

④《唐本草》:"疗人目中翳。"

⑤《食疗本草》:"主小儿大人下痢,炙今黄,去皮细研成粉,粥中调服之。"

⑥《本草拾遗》:"主妇人血瘕,杀小虫。"

⑦《日华子本草》:"疗血崩。"

⑧《纲目》:"主女子血枯病,伤肝,唾血下血,治疟消瘿。研末敷小儿疳疮,痘疮臭烂,丈夫阴疮,汤火伤,跌伤出血。烧存性,同鸡子黄涂小儿重舌、鹅口,同蒲黄末敷舌肿血出如泉,同银朱吹鼻治喉痹,同麝香吹耳治聤耳有脓及耳聋。"

⑨《要药分剂》:"通经络,去寒湿。"

⑩《现代实用中药》:"为制酸药,对胃酸过多、胃溃疡有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恶白敛、白及。"

②《蜀本草》:"恶附子。"

③《本草经巯》:"血病乡热者勿用。"

选方①治胃痛,吐酸:一海螵蛸五钱,贝母、甘草各二钱,瓦楞子三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二钱。二海螵蛸一两(研末),阿胶三钱。共炒,再研末。每次服一钱,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②治胃出血:海螵蛸五钱,白芨六钱。共研细末。每次服一钱五分,日服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③治吐血及鼻衄不止:乌贼骨,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清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鼻血不止:乌贼鱼骨、槐花等分。举生半炒,为末吹鼻。(《世医得效方》)

⑤治积年肠风下血,面色萎黄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药白芍作用与功效,以及白芍中药的作用和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白芍的功效与作用2、白芍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什么3、白芍有什么功效4、白芍有哪些功效5、白芍性寒,属于常见的中药材,你知道白芍的功效有哪些吗?白芍的功效与作用白芍是毛茛科草本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的药材,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白芍的功效与作用,欢迎大家阅读。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白芍养血又敛阴,平肝柔肝还受益。

白芍味苦酸微寒,月经不调痛经添。

泻痢腹痛而后重,脘腹胸胁之疼痛。

白芍具有泻肝火,安脾肺,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的作用。

白芍可散恶血,利小便,缓中止疼,益阴除烦,敛汗安胎,补劳退热。

养血敛阴,柔肝止疼,平抑肝阳。

镇痛镇痉,养血,调经药。

1、解热镇痛:芍药对人工发热的'小鼠有解热作用。

2、抗惊厥作用:芍药能抗惊厥。

能延长环己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

3、心肌保护:芍药能扩张冠状血管,使血流量增加。

抗缺氧及抗血小板凝集。

4、解痉抗溃疡:芍药苷对离体肠管和胃溃疡有抑制作用。

5、增强免疫:芍药总苷可提高小鼠的抗体产生,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6、抗炎作用:芍药能抑制醋酸小鼠扭体反应,对实验性后足跖浮肿有抗炎作用。

7、抗菌作用:芍药对志贺氏痢疾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8、抗肿瘤作用:芍药具的抗肿瘤作用。

白芍药理明细

1、白芍能平抑肝阳,用于治血虚肝火旺引起的头痛眩晕。

2、白芍能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用于治肝气郁滞引起的腹痛,肝区疼痛,胸胁疼痛。

3、白芍能养血、敛阴柔肝、调经止痛,常用于血虚诸症及妇科疾病,用于治血虚引起的月经不调,经痛,带下,崩漏。

4、白芍性微寒,故以血虚有热者用之为宜,用于治血虚引起的四肢拘挛作痛。

5、白芍可以调和营卫,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表虚自汗而恶风,风寒表虚,阴虚自汗。

6、白芍缓急止痛,治肝脾失和、脘腹挛急作痛,用于治湿热泻痢,溃疡,胃肠炎,胃肠痉挛痛。

白芍的治病验方

1、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头疼,发热,可用桂枝9克,白芍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3枚,用水煎服。

如果治阴虚之盗汗,可配伍柏子仁,牡蛎,五味子。

2、治温热痢疾初起,温热之邪比较重者,可用白芍15克,当归9克,黄连5克,槟榔5克,木香5克,甘草5克,大黄9克,黄芪9克,肉桂2克,用水煎服。

3、治妊娠腹疼,可用当归30克,白芍30克,茯苓30克,泽泻30克,川穹30克,白术45克,为末。

4、用于肝阳上亢而见眩晕,耳鸣,心悸,失眠等症。

可用山药30克,牛膝30克,代赭石24克,龙骨18克,地黄18克,白芍12克,柏子仁:2克,用水煎服。

5、月经过少:熟地,白芍各15g,当归20g,人参,甘草各5g,川芎,香附各10g,姜3片,枣5枚。

水煎,每天两回分服。

6、哮喘:白芍20g,甘草10g,麻黄5g。

用水煎服。

7、乳腺囊性增生:当归10g,白芍10g,柴胡10g,茯苓10g,白术10g,薄荷6g,枳壳12g,瓜蒌12g,香附10g,丹参12g,郁金12g,牡蛎30g,甘草6g。

用水煎服,每天l剂。

8、类风湿性关节炎:白芍30g,五加皮10g,甘草10g。

用水煎服,15日为一个疗程。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主要有什么白芍是一种中药材,能够观赏也能够入药。

那么白芍有什么功效作用吗?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白芍药的功效与作用,希望能帮到你。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药性功效

白芍药性凉,味苦酸,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柔肝止痛、敛阴止汗等功效,适用于阴虚发热、月经不调、胸腹胁肋疼痛、四肢挛急,泻痢腹痛、自汗盗汗、崩漏、带下等症。

白芍药甙有抗菌、解热、抗炎、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血流、扩张血管、对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镇静、镇痛、解痉、抗溃疡、调节血糖的作用。

白芍煎剂能抑制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等。

药理作用

1、镇痛效果

白芍药甙对豚鼠、大鼠的离体肠管和在胃运动,以及大鼠子宫平滑机均表现抑制,并能拮抗催产素所引起的收缩,用醋酸注射于小鼠腹腔,以扭体反应作为疼痛的指标,芍药甙有显著的镇痛效果。

2、抑菌作用

白芍药的浸膏能拮抗士的宁所引起的惊厥,白芍煎剂在试管内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抑菌作用,浸剂对某些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3、降温作用

芍药甙对小白鼠正常体温有降温作用,对人工发热的小鼠也有解热作用。

对大鼠实验性后足跖浮肿有抗炎作用;芍药甙在试管内或静脉注射时对二磷酸腺苷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医疗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白芍药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

2、护肝作用:白芍药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白芍药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著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白芍的食疗方

1、酒炒白芍——治生气引起的头痛、头晕

如果生气的时候出现头疼、头晕,两个太阳穴边上就跟要炸了一样,那很明显是肝阳上行,走到头上了。

可以把四两6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炒热,再把白芍60克放进去,炒上两分钟。

每天早晚吃上6克。

2、醋炒白芍——治生气时引起的小便频繁

如果生气的时候出现小便频繁或者说总想上厕所,那就在炒锅中倒入四两食用的白醋炒热,再把白芍60克倒进去翻炒,一两分钟即可。

每天早晚吃上6克。

3、麸皮炒白芍——治生气引起的食欲减退

麸皮也就是小麦的皮儿,如果你经常生气,而且生气的时候没胃口、吃饭不香,那就用大火将炒锅烧热,撒入麦麸至起烟时,放入60克白芍,炒到白芍表面呈米或深时的时候就可以了。

然后,筛去麸皮放凉。

每天早晚吃上6克。

4、生炒白芍——治生气引起的内热、肝火

生炒白芍的方法比较简单一些,取60克白芍片,放在炒菜锅里,用小火炒至微,取出来放凉就可以了。

炒过的白芍不仅有疏肝的作用,还可以清热泻火。

如果你一生气,没过两天就嗓子冒烟、口腔溃疡、小便发黄等等,那就试试生炒白芍。

白芍的禁忌

1、宜食

白芍药对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2、忌食

白芍药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食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药。

猜你喜欢:

1.中药白芍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2.白芍的美容功效和作用

3.中草药白芍的功效和作用

4.白芍有什么功效

5.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

白芍有什么功效1、养血调经:白芍味酸,入肝经,偏于补益肝之阴血。

常用于治疗血虚和面色萎黄,也可缓解眩晕心悸、女性月经不调和崩漏带下等症。

2、敛阴止汗:白芍味苦酸,有收敛作用,可治疗外感风寒、营卫不和导致的出汗或者恶风。

若因虚劳导致自汗不止,也可应用白芍进行治疗。

3、柔肝止痛:白芍能敛肝阴、养肝血,对肝脏健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可治疗血虚肝郁导致的胸肋骨疼痛,缓解脾虚肝旺引发的腹痛、泄泻等症状,对于经脉失养引起的手足挛痛、急性疼痛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肝气不和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患者、月经不调的妇女

虚寒腹痛所致泄泻患者

生冷食物、辛辣食物

白芍性微寒,不宜与生冷食物同食,如冰淇淋。

因两者均为寒性,一起食用会加重体内寒气。

也不宜与辛辣的食品一起吃,如辣椒,辛辣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影响药效发挥。

取适量白芍放于砂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煎煮。

白芍放在可密封的干净容器里,加入高度白酒,确保没过药材,密封浸泡,变成药酒后服用。

白芍有哪些功效白芍有哪些功效

白芍有哪些功效,这种食物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因为它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平时我们也可以将它泡水喝,食用药材必须适量,下面我带你了解它,白芍有哪些功效。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白芍有哪些功效1

白芍的功效与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

d-儿茶精和没食子酸乙酯有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2、护肝作用

对四氯化碳、黄曲霉毒素B1、D-半乳糖胺所致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3、解痉作用

对肠管和在位胃运动有抑制作用,显着对抗催产素引起的子宫收缩。

4、镇痛作用

能抑制小鼠扭体、嘶叫、热板反应,能对抗戊四唑所致惊厥。

5、美容作用

白芍具有美容护肤的作用,它被广泛的用于中

白芍性凉、味苦、微寒,具有平肝止痛、补血柔肝、敛阴收汗等功效。

白芍可被用于治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泻痢腹痛、胸腹胁肋疼痛等。

白芍宜食,多吃白芍能够改善女性体内的寒气,避免月经疼痛,也能够减缓胆囊炎、胆结石等的.疼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更适宜食用。

白芍可以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

白芍可以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同甘草配合用可以缓解各种胸腹及四肢疼痛。

白芍有哪些功效2

白芍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记有“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中医养生指出,白芍甘补酸敛,苦泄微寒,入肝、脾经。

既养血调经、柔肝止痛,又敛阴止汗、平抑肝阳,略兼清热,主治阴血亏虚、肝急、阳亢诸证,兼治体虚多汗等证。

对于白芍的功效与作用,古籍中亦有记载,归纳起来有十大功效:

1、《本草备要》:“缓中止痛”;

2、《本草纲目》:“益脾,泻木,调血”,“安脾经,收胃气”;

3、《本草经疏》:“酸寒能凉血补血”;

4、《药品化义》:“补阴抑肝,能补能泻”;

5、《玉楸药解》:“泄肝胆伐脾胃”;

6、《大明本草》:“泻肝,安脾肺”;

7、《本草正义》:“养脾柔肝”;

8、《本草正义》:“益阴养血”,“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理中气”;

9、《注解伤寒论》:“酸收,敛津液,益荣”;《本草求真》:“敛汗”;

10、《中药学》:平肝。

中医养生将上述十大功效归纳为治肝益脾,缓中止痛,养血敛阴。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白芍比较常见的作用有:

1、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盗汗等症。

白芍能养血敛阴,治妇科疾患,常与当归、熟地黄、川芎等药配合应用。

白芍与桂枝同用,能协调营卫,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

白芍与龙骨、牡蛎、浮小麦等同用,可敛阴潜阳,用治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盗汗等症。

2、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胁痛、腹痛,以及手足拘挛疼痛等症。

白芍功能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症。

白芍与甘草配伍,可治胁痛;

白芍与柴胡、枳壳等同用,可治腹痛及手足拘挛;

白芍与黄连、木香等同用,可治痢疾腹痛。

3、用于肝阳亢盛所引起的头痛、眩晕。

白芍生用,能敛阴而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可与桑叶、菊花、钩藤、白蒺藜等同用。

4、美容养血

中医养生指出,白芍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黄、面部色斑、无光泽,与白术、茯苓同用可润泽皮肤、美白,再搭配上甘草食用可以延缓衰老。

白芍性寒,属于常见的中药材,你知道白芍的功效有哪些吗?1.白芍有补血的作用

白芍粉具有补血作用,可缓解血虚引起的痛经、经期不规律等不良症状。

白芍粉中含有的天然多糖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因此对许多疾病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白芍粉还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缓解腹胀、胸闷、疼痛等症状。

白芍粉还含有许多天然抗炎成分,有助于消除体内的各种炎症,对抗炎消肿有很好的效果。

2.白芍可以抗菌消炎

抗菌抗炎是白芍的作用之一,主要是因为白芍含有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维生素C等多种天然药物成分,可以帮助人们消除体内的各种致病菌,从而防止体内炎症。

3.白芍可以保护肝脏

白芍在保护肝脏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人们吃白芍最大的好处是它可以帮助人们改善肝脏的解毒功能,从而保护肝脏的健康。

这主要是因为白芍中含有的天然抗病毒成分可以抑制某些病毒的活性,从而防止这些病毒对肝脏的损害。

4.白芍可以用于肝气不和引起的肝痛、腹痛、手足挛痛等

白芍具有养血、软肝、缓急、止痛的功能,可用于肝气不和引起的胸痛、腹痛、手足挛缩等疾病。

治疗威胁性疼痛通常与柴胡和桔壳一起使用;治疗腹痛和手足挛缩通常与甘草配伍;如果治疗痢疾和腹痛,可与黄连和木香一起使用。

5.白芍可以美容护肤

白芍是一种传统的保湿美白产品,被广泛流传,白术、白茯苓三白汤,具有良好的美白、保湿、补气、补血效果。

白芍通过调节脏器功能,使气血光滑,从而达到皮肤美容的效果。

此外,白芍的血液循环功能使女性看起来红润,可有效解决皮肤粗糙蜡黄、无光泽、色素斑点等问题。

中药白芍作用与功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白芍中药的作用和功效与作用、中药白芍作用与功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62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