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种植 >

东北水稻的价格低,而且还滞销,到底是什么原因?

对于东北来说,今年是气候特别的一年。水稻生产中后期,降水量频繁,低温、过度拥挤,不利于水稻成熟,水稻容重下降,成熟度下降,出米率在6.0 ~ 6.3个之间,超过6个班的情况以1米0.21元计算为1。由于东北稻米质量不好,经销商收购不活跃,农民价格低,江苏、湖南等南方稻米流入东北市场,挤压了东北玉米市长/市场份额。

东北水稻的价格低,而且还滞销,到底是什么原因?

随着种植大豆、玉米等旱田作物的收益下降,水稻种植利润略有提高,东北地区低地地块和平田变为稻田,部分沟沼泽也被开发为稻田,树种面积持续增加,到2019年水稻面积略有下降,但全国水稻面积仍达2969万公顷。全国累计库存1300万吨,水稻库存量仍在1亿吨以上,大部分粳稻库存集中在东北地区,对东北水稻价格也构成了一定压力。我国水稻进口仍实行配额制度,但2019/2020年仍进口350万吨,预计今年进口量仍不会低于这一水平,再加上国际大米生产成本低,具有价格优势,预计也会影响国内水稻价格。

从龙谷网公布的价格信息来看,目前黑龙江水稻价格与其他地区相比确实较低,普通原粮大米价格仅为1.25 ~ 1.40韩元/斤,其中价格较低的地区为罗北县1.28韩元/斤,五大沿海市1.25韩元/斤,佳木斯地区1。其实对农民来说,价格稍微低一点也没关系,但收购的车辆不多,偶尔来一辆车收粮食也是挑来捡的。完全不想要一般质量稍差的食物。已经接近2020年底了,一些农民确实很着急。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黑龙江水稻出现低价、滞销呢?结合对市场的观察和理解,分享一下个人看法。

市场对大米价格的期望一般较低。目前市场上的很多观点认为,由于稻米的库存很大,后期涨价空间有限,所以经销商、加工厂都很好,购买积极性也不高。食品流通企业运营方向因素。进入秋季以来,东北地区玉米、大豆价格有望大幅上涨,后市较高,大部分销售商收购玉米和大豆,资金和仓储容量用于玉米大豆,水稻成为被遗忘的角落,甚至部分地区无人问津,导致黑龙江水稻低价和滞销。库存因素。东北地区水稻库存较多,东北水稻主要用作粮食,直接出售给饲料企业的库存水稻大部分是早、中、中、迪水稻。黑龙江已经开始收购东芝,但由于数量原因,振兴作用有限。

2020水稻最新行情:

1、优质水稻价格存在一定的上涨空间,但市场销路是关键

2019年普通水稻价格没有大的变化,基本上围绕着最低收购价波动,但如果仔细看各地的市场行情,会发现区域差异是较为明显的。

比如说同样是粳稻,2019年1月中旬,江苏地区的粳稻平均收购价为1.23元/斤,而东北地区粳稻的平均收购价为1.37元/斤,其中吉林地区的粳稻价格表现较好,达到了1.42元/斤,比江苏地区的粳稻高出0.19元/斤。

随着国内消费市场发生变化,消费者购买大米不再是仅仅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开始追求品质,只要大米的口感好、卖相好,价格高些也可以接受,这也为优质水稻价格上涨提供了条件。

2、水稻托市收购制度决定着水稻价格难有明显波动

按照往年的习惯,一般在2月份发出当年的水稻最低收购价,2020的水稻托市收购价暂未发出,按照往年的情况看,2020年的托市收购价不会有大的波动,至少不会提价收购,与2019年保持持平的概率比较大。

水稻托市收购制度是从2004年开始的,近些年种粮成本发生较大的变化,而水稻价格却表现的很平稳,主要是受托市收购制度的影响。每年粮贩、贸易商在收购水稻时,给出的市场价往往会参考当年的最低收购价,比如说2019年粳稻的托市收购价为1.3元/斤,粮贩在基层农户手中收粮的价格就达不到1.5元/斤,能够达到1.3元/斤的都很少,这种变化受宏观调控的影响较大。

3、普通水稻受库存量偏高的影响,上涨空间有限

粮食作物连续十几年实现大丰收,2019年早籼稻产量有所下滑,但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稻谷的总产量达到4192亿斤,这样的基数基本上可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要。

另外由于稻谷市场长期有着托市收购制度,使得种植户种粮积极性呈上升趋势,水稻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在10年时间内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在消费市场并没有同步跟上,这也使得水稻的库存量居高不下。

为了消化库存,每年都会对稻谷进行临储拍卖,而临储稻谷拍卖效果并不理想,经常遇到成交率在3%以内,有时还会出现流拍现象,也就是说2020年水稻市场依然不缺粮,粮价想要上涨难度非常大。

4、进口粮源的冲击依然存在,国内粮价变化还得看实际需求

从宏观角度来看,2020年粮食进口依然少不了,虽然关税进口配额已经确定,但跟往年相比,2020年进口粮源会明显增多,一些相对低价大米进入我国市场,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着当地稻谷市场。

当然,对于进口大米,需要理性看待,想要完全不进口,是不太现实的,种植户需要做的就是提升水稻品质,用高品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以粮食作物为代表的农产品进口就没有停止,综合来看,对国内的粮价影响有限,真正影响较大的还是国内的市场需求,进口粮源还无法撼动国内的价格体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978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