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木耳养殖经验材料

1 绿色黑木耳栽培工艺流程

木耳养殖经验材料

原料选择→菌种制作→培养基配置→装袋、灭菌→冷却、接菌→培养→出耳管理→采收→储存

2 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养菌室必须保温,且通风顺畅。一般可采取地垅或暖气供暖,地垅要上热快、不冒烟,安全防火。冬季生产,门、窗要用塑料或保温被封严。生产前老菌房要进行检修,清扫干净。架子搭设要结实、安全,木板要铺平,高度、宽度合理,便于行走、作业。

菌种生产设备主要有灭菌锅、装袋机、接菌器具等。灭菌锅有常压和高压两种。常压灭菌锅有砖砌、铁板焊制和常压蒸汽炉等;装袋机应选择可调式立式装袋机、卧式防爆袋装袋机。接菌器具有红外线灯、酒精灯组合接菌架,负离子接菌器,电热风接菌器及臭氧灭菌机等。水源、电源要布置合理,一切准备就序后即可进行菌袋生产。

3 生产季节

根据当地地理位置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当时期从事菌种生产和栽培。

3.1 春季制种与栽培 一般原种应在上年10月初-12月末前生产,栽培种在12月初—竖年2月末生产,栽培时间为竖年4月末—7月初。

3.2 秋季制种与栽培 原种应在2月末-4月初生产,栽培种在4月末—6月初生产,在室内或室外自然气温控温养菌,立秋前后划口栽培,10月初采摘结束。

3.3 反季节制种与栽培 原种在5月末生产,栽培种在7月中旬—8月初生产,在室内、室外控温育菌。9月中旬—10月初划口集中催芽,出耳后盖塑料、草帘过冬,次年化冻后进行分床出耳管理,竖年5月中旬—6月初采收。

4 原材料选择

4.1 主料 以无霉变的硬杂木屑为主,也可按比例掺用绿色农产品的副产品,如玉米芯、桔杆等。(1)杂木屑。柞、桦、榆树等阔叶质木屑都是木耳栽培的优质原材料,以柞、桦树木屑为好。桦树与曲柳或榆树木屑混用好于单一树种木屑,小径木粉碎料与细木屑混用效果更佳,松树木屑不能单独使用,但可小比例掺用(≤20%)。(2)玉米芯、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蛋白质、脂肪及矿物质等营养成份,适合做木耳栽培料。使用时需粉碎成木屑状,但不能霉变、腐烂。木屑掺入一定比例的玉米芯、秸秆粉碎料(20%-30%)能提高培养基的透气性和持水性,可增加产量。

4.2 辅料 木耳袋料栽培的辅料有麦麸、米糠、糖、石膏粉、生石灰、碳酸钙和微量元素等,但必须是绿色农产品的副产品和无毒的矿物质。(1)麦麸。麦麸是木耳袋料栽培的主要辅料,用来调节碳氮比和提供维生素。生产中多采用红皮、粗皮麦麸,若将麦麸粉成细粉使用,效果更好。麦麸以新鲜的为好,霉变、虫蛀或过伏潮湿结块的麦麸不宜使用。(2)米糠。作用与麦麸同,应选用新鲜的细糠,如选用粗糠应适当加量。潮湿结块、霉变、虫蛀的米糠不宜使用。(3)玉米粉。在培养料中加入2%-3%的玉米粉,可增加碳素营养,增强菌丝活力,提高产量。(4)蔗糖。配料中加入适量蔗糖有利于菌丝生长。(5)石膏粉。有提供钙质、稳定酸碱度的作用,一般选用农用石膏粉。(6)生石灰。可调节酸碱度而且有效防止杂菌污染,但不宜过多。

4.3 菌袋选择 一般采用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北方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更要注意塑料袋的选择。(1)折角袋装料后袋底平整,易摆放,底部不容易透气,适于袋料栽培。(2)塑料袋厚薄要均匀,封底好,韧性好,不漏气。(3)采用常压锅灭菌应选择收缩性好的薄塑料袋;采用高压锅灭菌应选择符合GB9688卫生规定的聚丙烯袋或略厚的聚乙烯塑料袋。 (4)质地优良的塑料袋,与菌丝亲合力好,能有效避免袋料分离。

5 品种选择和菌种生产

5.1 品种选择 选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且抗逆性强、抗杂菌力强、菌丝生长健壮、出耳齐、速生高产的优良品种。优质菌种鉴别方法:看外观。看标签与菌种是否相符,瓶壁有无破裂,棉塞是否脱落。看菌丝。菌丝洁白,绒毛短、密、齐为优质菌种。看耳基。瓶壁与料之间无淡黑色的耳基为最佳菌种,如有少量淡黑色的耳基属正常菌种,如淡黑色的耳基过多则为转代次数多的菌种,不宜选用。看瓶底。瓶底无**水液沉积是正常菌种,有**水液沉积属老化菌种。闻气味。正常菌种有蘑菇清香味,劣质菌种有异味。

5.2 菌种生产 根据生产季节,生产原种和栽培种。

5.2.1 母种 试管母种,一支母种扩原种6-8瓶。

5.2.2 原种 使用480ml~500ml的无色或近无色的玻璃瓶、15cm×28cm耐126℃高温符合GB9688卫生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

5.2.3 栽培种 使用16.5cm×33cm的聚乙烯塑料袋直接出耳。采用颈圈棉塞封口、无棉塑料盖封口、免颈圈棉塞封口、菌棒菌种封口或拧结通氧封口均可。

6 培养原料及配制 根据当地原料资源和所生产品种的要求,使用适宜的培养基配方。

6.1 原种培养基 以木屑为主料的培养基配方:木屑78%,麦麸20%,石膏1%,白糖1%,含水量60%(6.5-7PH值)。

6.2 栽培种培养基 配方1:硬杂木屑 86.5%,麦麸10%,豆饼粉2%,石膏1%,白灰0.5%,含水量60-65%;配方2:硬杂木屑67%,玉米芯20%,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1%,含水量60-65%。

6.3 培养基配制 将干料按比例混匀后,用水调至含水量60%。拌料时先将麦麸、石膏、生石灰、豆饼粉等按比例放在一起,干拌均匀,然后再与木屑一起拌匀,再加水拌一遍,用筛子筛一遍。拌完的料必须闷堆、测水分,含水量以60%-65%为好,检测水分的方法:用手紧握培养料,手缝间有水渍且不滴为好;也可用手紧握培养料,松开手后培养料裂开一条缝为水分合适,裂缝多则水分偏低,不裂缝为水分过大。

7 培养室消毒杀虫处理

将室内杂物清理干净。培养室的墙要求光滑平整,墙壁刷石灰,用干木杆搭好发菌架后,铺平架板,室内温度升至25℃以上,保温48小时,之后用二氧化氯或过氧乙酸溶液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喷施一遍,同时喷施菇净防治虫害。室内形成了高温高湿的条件,再用“必洁仕”(20立方米/盒)或“菇保”(5立方米/盒)封闭门窗熏蒸24小时后,室内继续加温,开门排潮快速把室内的墙壁和菌架全部烘干,之后地面撒一层生石灰防潮、防杂菌。

8 装袋 灭菌

8.1 装袋 菌袋规格选用16.5cm×33cm聚乙烯菌袋,采用装袋机装袋,装料高度为18cm左右,单袋重约1.1±0.1公斤。装料时要求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塑料袋无褶皱。封口方法有多种。以前多采用颈圈棉塞封口、无棉盖体封口,近两年推广的免颈圈和菌棒制菌法,省时省工,成品率高,袋料不易分离。

8.2 灭菌 采用常压100℃保持8小时以上或高压在1.2-1.5kg/cm?的压力下持续灭菌1.5小时。灭菌时,要求必须将锅内的冷空气排尽,菌袋摆放不要过于紧密,灭菌结束后应自然冷却,防止打湿棉塞。

9 接种 培养

9.1 冷却接种 将菌袋搬入接菌室或培养室,冷却到30℃以下开始接菌。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要求进行,在接种室或培养室接种,菌袋和接种工具、菌种搬入后用必洁仕消毒,一瓶(袋)原种接40~80袋栽培种。

9.2 培养 培养室使用前要消毒,菌袋立式摆放在层架上,一定坚持低温育菌。室温初期控制在25℃-28℃,待菌丝布满料面后,降至袋温24℃近似恒温培养。空气相对湿度65%左右,避光,每天两次通风换气,每次0.5小时,培养3天~7天开始检查发菌情况和菌袋是否有杂菌感染,杂菌袋及时处理,30-50天菌丝长满菌袋。

9.3 成品菌袋管理 成品菌袋应及时下架,放到0℃~4℃的低温室内贮存。

10 出耳管理

出耳场地要求周围环境清洁,地势平坦,光线适宜,通风良好,水源充足,洁净无污染。

10.1 整床做畦 一般以地上畦为好,畦高10cm,宽1.5-1.8m为宜,长度不限,留60cm作业道。摆袋前浇一次透水,喷施除草剂、杀虫剂、并撒石灰进行除草、驱虫和消毒。菌袋分床时要铺塑料、稻草或树叶,防止泥沙污染。

10.2 运袋复壮 春耳栽培地面化冻时开始做畦,气温回升就要将菌袋运到场地,进行垛袋增温复壮菌丝,垛双行4层并盖草帘、塑料复壮4天以上,待菌袋变白变硬后再划口或刺孔。

10.3 划口、刺孔

10.3.1 形状、数量 目前划口的形状有“V”、“/”、刺小孔几种,其中“V”型口最普遍。刺小孔生产的黑木耳单片、无根,价高、好销,值得推广。规格16.5cm×33cm的菌袋,一般可划三、四层口,每层4-6个、呈“品”字型分布,划口数量12-24个。通常情况下口多划口尺寸要小,口少划口尺寸要大(但不能大于2cm);袋大划口多,袋小划口少。每袋12个口的划口边长为1.5-2cm,每袋24个口的划口边长为1-1.5cm。刺小孔者,孔径在0.6-0.4 cm之间,每袋刺孔80-120个为宜。

10.3.2 定位划口 划口时应注意:没有菌丝部位不划,袋料分离严重处不划,菌丝细弱处不划,耳基过多处不划。划口部位不能太靠近底部和上部,尤其在划“V”口时要距袋口或袋底3cm以上。

10.3.3 划口深度 划口深度以0.5-0.8cm为宜。如果划口过深出耳慢,划口过浅则朵小、易掉耳。

10.4 催芽管理 可采用室内、大棚或室外集中催芽。室内催芽时,温度控制在20℃以下,防止伤热;向地面洒水或用电饭锅、加湿器增加湿度。室外催芽时,注意保湿增温,湿度控制在85%以上,湿度不足可用喷雾器向菌袋上喷水。划口或刺孔后先密植,待木耳展片后再稀植,即畦上浇透水后,将划完口的菌袋按2—3cm间距摆放,盖塑料和草帘保湿激发原基形成。两天后,每天早晨掀草帘塑料通风20-30分钟再盖严,如此管理10-20天形成锯齿状原基。该阶段以“保湿为主,通风为辅,湿长干短”的原则进行管理。

10.5 移袋与分床 当原基形成后,应及时撤掉塑料增氧,在原畦上将菌袋先扩距至4cm,盖草帘浇水保湿管理,并每天早晚掀草帘通风。此时不要急于分床,因为这时分床风大、气温低,保湿困难,影响木耳生长。待耳片分化2-3cm便应及时分床。分床时袋间距为10-15cm,呈“品字型”摆放。分床后撤草帘进行全光浇水管理。

10.6 浇水管理 分床后浇水原则是:“看天气看温度浇水,看耳看菌定量”。具体操作方法:前期勤浇、少浇,以保湿为主。中期应注意干湿交替,干要持续2-3天,以根干为好;湿要把水浇足,细水勤浇,每次浇2-3天。后期水量不要过大,防流耳、掉耳。

11 采收晾晒

当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颜色变淡,耳根收缩变细,且腹面稍有产生白色粉末的担孢子时,耳片即已成熟,应选择晴好天气及时集中人力采摘,避免耳片成熟过度或遇连雨天造成流耳。采收时应根据耳片的成熟度分期收获,采大留小,用锋利的刀片贴耳根处割下,不要牵动损坏幼小耳芽。采收后的菌袋停止浇水,在阳光下晒2-3天后再开始浇水管理。采收的黑木耳放到离地80cm的防雨晾晒架上晾晒,也可采用烘干机进行烘干。采用日光晾晒的办法,至半干时要翻耳一次,干速快、耳形好。

12 储存

晾晒好的木耳应放置于避光、清洁、阴凉、干燥、无异味处储存,注意防霉、防虫、防鼠。

木耳如何种植_木耳的种植技术

养殖黑木耳的条件:

1、时间

黑木耳最佳种植的时间在每年的五、月份以及十月进行养殖天气太热了不行,太冷也不行,种植木耳的最佳季节应该是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所以我们对种植的时间一定要把握好,我们看市场上常年都有黑木耳在出售,种植业和加工厂一直在直线向上发展。

2、温度

黑木耳种植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正常的生长,黑木耳在种植室的温度要达到二十到二十六度的标准,在平常种植的时候要严格的把控,黑木耳在前期对它温度的要求要偏低然后慢慢的升高,然后达到一定的程度在慢慢的降低,因为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加黑木耳的增长速度。

3、湿度

黑木耳在长大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抓好它的种植环境湿度,种植的的耳树的十分要达到百分之七十五左右,空气中的湿度要控制在百分之七十五到百分之九十三左,需要根据黑木耳的出菌情况以及菌种的生长情况来对它进行一个相应的湿度控制,生长过程中种植湿度一定不能低于百分之七。

4、光照

黑木耳和其它的菌类不一样,它是一种比较独特的菌种,它和其他的菌类有比较大的区别,黑木耳在接种一直到发菌这个时间段是一定不能有光照的,一旦有光照就很难发菌成功,要注意它发菌核出菌的时间,一旦它慢慢成长起来我们又需要光照有了光照才能成长。

5、耳树

我们要知道种植黑木耳的时候要严格挑选树木,我们在选择耳树的时候要选时间比较长久的最好是十年往上的,因为这更利于它们的生长我们要把树锯短,大概一米三左右的段段,在有利于黑木耳生长的环境发酵。

6、消毒

黑木耳养殖的过程中一定要进行消毒,我们都知道如果我们吃的黑木耳不消毒的话,会有很大的毒性,工作人员在它刚生长的时候就要对它进行消毒,以免细菌进入,影响到黑木耳的正常生长,先对饲养它‘’的食物进行消毒,接种也要进行消毒,种植木耳的设备也要进行消毒。

扩展资料:

黑木耳的药理作用:

1、降血糖作用 木耳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高血糖有防治作用,使实验小鼠葡萄糖耐受量及耐受量曲线得到明显改善,还能减少糖尿病小鼠饮水量。

2、降血脂作用 木耳多糖能明显降低高血脂症大鼠血清游离胆固醇、胆固醇脂、三酰甘油、 9—脂蛋白含量,降低高胆固醇引起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

3、抑制血小板聚集 腺苷及相关的几种水溶性低分子物,能明显延长凝血酶原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浓度,证明腺苷是一种强效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可被小肠完整无损地吸收,但该活性物不影响[14C]花生四烯酸合成凝血恶烷,显示该物质不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的功能。

4、抗血栓形成 木耳多糖可明显延长家兔特异性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的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减少血小板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度,并可明显缩短豚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血桨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纤溶酶活性,具有明显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5、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木耳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包括增加脾指数,半倍溶血值和[玫瑰花结形成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率,增加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显著及抗肿瘤活性。

6、抗衰老作用 木耳多糖可使小鼠心肌血组织褐指质含量下降,使脑和肝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增加,对小鼠离体脑B型单氨氧化酶(HA0—B)活性起抑制作用,提示木耳多糖具有抗衰老活性。

百度百科-黑木耳

木耳大家都有吃过,那么木耳是怎么 种植 的大家知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木耳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木耳的种植技术

 木耳既可野生又可以人工培植,种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色泽黑褐,质地柔软呈胶质状,薄而有弹性,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收缩变为脆硬的角质近似革质。味道鲜美,可素可荤,营养丰富。木耳味甘,性平,具有很多药用功效。能益气强身,有活血效能,并可防治缺铁性贫血等;可养血驻颜,令人肌肤红润,容光焕发,能够疏通肠胃,润滑肠道,同时对高血压患者也有一定帮助。

 野生木耳生长于 栎、 杨、 榕、 槐等120多种 阔叶树枝上, 丛生,常屋瓦状 叠生。也可以用阔叶树类的 椴木和木屑人工栽培; 生长需 散光、 湿润和 温暖。

 木耳从颜色分有 白木耳和 黑木耳两种,从 养殖分有 野生的和人工培育的两种。市场上销售的绝大部分是人工培育的, 野生黑木耳珍贵稀少,以 长白山黑木耳最为著名。

 黑木耳状如耳朵,系寄生于枯木上的一种菌类,富含 铁、 钙、 磷和 维生素B1等。 木耳是木耳科真菌木耳。 新鲜的木耳呈胶质片状,半透明,侧生在树木上,耳片直径5~10厘米,有弹性,腹面平滑下凹,边缘略上卷,背面凸起,并有极细的绒毛,呈黑褐色或茶褐色。

 干燥后收缩为角质状,硬而脆性,背面暗 灰色或灰 白色;入水后膨胀,可恢复原状,柔软而半透明,表面附有滑润的粘液。质地柔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素可荤,不但为菜肴大添风采,而且能养血驻颜,祛病延年。现代营养学家盛赞黑木耳为?素中之荤?,其 营养价值可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

 鲜木耳含有一种 卟啉的光感物质,人食用后经太阳照射可引起皮肤 瘙痒、 水肿,严重的可致皮肤坏死。 干木耳是经暴晒处理的成品,在暴晒过程中会分解大部分卟啉,而在食用前,干木耳又经水浸泡,其中含有的剩余卟啉会溶于水,因而水发的干木耳可安全食用;

 优质木耳表面黑而光润,有一面呈灰色,手摸上去感觉干燥,无颗粒感,嘴尝无异味。假木耳看上去较厚,分量也较重,手摸时有潮湿或颗粒感,嘴尝有甜或咸味(一般用糖或盐水浸泡过)。

木耳的种植要点

 一、作床

 选择水源方便、能灌能排的地方,最好林荫地,尽量避开沙滩地,南北向或顺坡作浅畦床。 畦床长、宽因地制宜,一般宽1.1~1.5米,深20厘米,畦埂(作业道)60~70厘米。畦面先浇一遍透水,然后喷500倍甲基托布津和敌百虫灭菌杀 虫,最好在畦面铺 编织 袋,畦埂覆盖旧地膜,以免浇水、下雨、揭帘时耳片溅上泥沙。

 二、扎袋

 菌丝刚长满袋或即将长到袋底(离袋底1~2厘米)时,用塑料绳将颈圈下部扎紧,后去掉颈圈,把袋口窝回扎死。菌袋中孔明显的,也可直接把余袋扭半圈塞于接种孔内。

 三、割口

 用0.1%克霉王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菌袋表面,然后倒立割口出耳。割口时,菌袋底部(扎口处)留4厘米,顶部留2厘米。用刀片或手术刀割?V?形口,角度为45?~60?,边长2厘米,深0.5厘米,每袋割3层,每层4~5个,品字形排列,与床面垂直。

 四、摆袋

 割 完口的袋,首先集中催耳:将菌袋隔畦密排于催耳床内,袋距2~3厘米,事先浇足水,盖上消毒湿草帘(用克霉王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浸泡,控净水分)和塑 料膜(或用小拱棚)催耳7~10天,当黑色原基封住划口线后,最好原基上分化出锯齿状曲线耳芽时,在晨曦和光照中揭开草帘,疏散出耳;菌袋间距10厘米, 每平方米可摆20~25袋。

 五、出耳管理(头茬耳)

 (1)原(耳)基形成期(7~10天):即集中催耳期。由划口到形成珊瑚状的黑线,期间要保持床面湿度80%~90%,温度15~25℃,以18~23℃最佳。隔2~3天,在无风早晚时将塑料膜掀起,抖去积存水珠,并辅以短暂通风,只要温度不超过25℃,无须天天通风。

 (2) 子实体分化期(5~7天):即耳芽期。由珊瑚状原(耳)基长至2~3厘米(杏核大),开始伸出小耳片。管理基本同原基期。分床后,继续保持床面、草帘湿 润。温度不够,可向草帘喷雾水,使帘子湿润不滴水,切忌直接向菌袋喷水,因幼嫩的耳芽吸水过多会使细胞膨胀破裂 ,导致感染。床温低于18℃,加盖薄膜增温;床温超过25℃,加盖一层草帘遮荫降温保湿。待原基长至1~1.5厘米时,适当加大通风量每次1~2小时,间 隔2~3天一次。可在清晨和傍晚卷起草帘两端,从床侧加强通风。草帘厚或连阴天,早晚可揭开草帘通风透光。

 (3)子实体生长期(7~10 天):即从开片到子实体成熟期。这期间耳芽生长较快,几天后便长成不规则波浪形耳片,形成?鸡冠?、?菊花?状耳丛。此期保持床温15~25℃,湿度 90%~100%。随着耳片的渐渐长大,应逐渐加大喷水和通风量?大湿度、大通风是黑木耳迅.速长成的关键。在水管理上,要遵循?干长菌丝,湿长耳?的 规律,采用?干干湿湿?的管理 方法 :

 白天畦床内湿度小,傍晚和清晨喷水提湿,便出现干湿交替,利于木耳正常生长。傍晚掀起草帘,喷一次雾水,盖上草帘;次日晨向草帘再喷一次水。晴天、高温天多喷,阴天、低温天少喷;床温超过26℃,应增加向草帘喷水次数以降温。

 六、采耳

 当耳片充分展开,边缘起皱变薄变软,色泽转淡,耳根收缩,或部分耳片腹面出现白色粉状物(孢子粉)时,要及时采收。晚采影响产量和质量,遇高温高湿还会导致流耳。

 采 耳前1~2天停止喷水,揭掉草帘,让阳光直射,使耳片稍干,待次日晨露水干后再采。最好选择在晴天采收,以利晒耳。采时一手拿菌袋,一手指沿耳片边缘插入 耳根,连基拔出,用剪刀剪去带培养基的根部,如耳片上有泥沙,要洗净。后摊于晾晒席(或沙网)上曝晒,2天后可晒干,装入塑料袋中防潮闭光贮存出售。注意 将拳耳、流耳、烂耳、未开片的木耳单独装袋贮存。

木耳的栽培技术

 培养条件

 黑木耳属于腐生性中温型真菌。 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河南省 卢氏县就是因为良好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卢氏黑木耳为其地理保护产品。 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 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长,子实体形成时要求耳木含水量达70%以上,空气相对湿度90%~95%。 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强度。为好气性真菌,pH5~5.6最适宜。黑木耳栽培方法有 段木栽培与塑料袋代料栽培等多种。

 椴木栽培

 黑木耳人工栽培大约在公元600年前后起源于 中国,是世界上人工栽培的第一个食用菌品种,至 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唐朝川北大巴山、 米仓山、龙门山一带的山民,就采用?原木砍花?法种植黑木耳。这种原始种植方法持续了上千年,清朝中国东北 长白山、河南 伏牛山等也开始种植黑木耳,入冬三九天将落叶树伐倒,依靠黑木耳孢子自然传播繁育。靠天收耳,产量极低。1955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开始培育黑木耳固体纯 菌种,发明了椴木打孔接种法,这种方法使木段栽培黑木耳产量大大提高。但是两三年完成一个周期,绝对产量仍不高,每根1米长、直径为10~13厘米的优质木段,3年仅产100~150克黑木耳,还常受自然灾害的侵扰而减产。这种方法至今仅仅被林区极其少数耳农延用。

 塑料袋地栽

 该技术改变了依靠木 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木屑、秸杆为原料,利用塑料袋盛装,每袋装0.5千克干料,经过 灭菌、接种、 养菌,摆在田间大地、果园林下出耳。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技术极大地扩宽了黑木耳栽培原料与栽培区域,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回归自然的栽培方式产品实现天然无公害,更利于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前景广阔。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由辽宁省朝阳市食用菌研究所发明成功,1994年被列为? 和?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同年获两项国家发明专利(ZL 94110092。8;ZL 94110204。5),2000年获得?全国食用菌行业十佳优秀科技成果?,2006年得到世界银行、国务院扶贫开发小组、民政部的奖励和支持。塑料袋地栽黑木耳以其?源于自然,回归自然?的方式,顺应了黑木耳?冷冷热热、干干湿湿?的生活习性,栽培成功率和产量、质量高,成了黑木耳栽培的主流。

 贮藏条件

 木耳贮藏适温为0℃,相对湿 度95%以上为宜。因它是胶质食用菌,质地 柔软,易发黏成僵块,需适时通风换气,以免霉烂。

 贮运方式

 木耳贮藏 保 鲜的难度较大,即使在适宜的温、湿度环境条件下,也只能 贮藏2―3周,故不宜久贮,只作周转运输性的短期 保鲜运贮。需采用筐、 箱或 塑料袋包装。现将木耳采摘后晒干,可大幅提高贮藏时间.

 《 礼记》已有木耳记载。《 吕氏春秋》提到:?味之美者,越骆之菌。? 苏恭的《唐本草注》记载:?桑、槐、楮、柳、榆,此为五 木耳?煮浆粥,安诸木上,以草覆之,即生蕈尔。?

 张仲景说:木耳赤色和仰 生的,都不能吃。按《生生编》载:柳蛾补胃,木耳衰精。是说老柳树上的 蛾,吃了能补胃理气,而木耳由朽木所生,得一阴之气,所以有衰精冷肾之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56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