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叶子发黄是什么原因
韭菜叶子发黄的原因:养分供应不足或不均衡、土壤不适宜、温度不适宜、水分不适宜、苗龄太大。
一、养分供应不足或不均衡
韭菜属于多年生宿根性蔬菜,播种或移栽后往往要连续收获数年,而且在同一年内也常常要收割3茬以上。宿根性且栽培较为密集的特点造成韭菜不能像其他蔬菜那样,每种植一茬就可以在翻地的时候施一次充足的底肥,因此韭菜地里的底肥会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
而仅靠追肥一般只能补充韭菜所需的氮磷钾三种大量元素,而很难像底肥中的有机肥那样,能提供生长所需的17种营养元素,因此就容易因养分供应不足或供应不均衡而造成干尖或黄叶。
解决办法:在韭菜播种或定植前,底肥中的有机肥必须施足,用量应为番茄、黄瓜等蔬菜用量的1.5-2倍,即每亩地的用量应介于8000-10000kg。
在追肥方面,在韭菜收割完后的2-3天要及时追施三元复合肥,如果是用草木灰的话,可以在收获完后立即撒施,同时在新叶长出后要通过喷施叶面肥来补充中微量元素。
二、土壤不适宜
原因:当前韭菜生产的主要形式仍是土壤栽培,土壤的质地和性质直接影响着韭菜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和储藏能力,如果因为土壤结构不适于根系的生长和生理功能发挥,就会影响地上部分的营养供应水平,并造成干尖或黄叶。
解决办法:首先是选择生理中性的化肥,比如碳酸氢铵等,不过市面上现在的生理中性肥料不多;其次是在基肥或追肥中适量增施生物菌肥。
三、温度不适宜
原因:韭菜虽然能耐受30℃以上的高温、也能在-30℃左右的低温下安全越冬,但是就商品生产来说,适宜韭菜优质生产的温度范围介于12-22℃之间,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就容易导致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运输、转化等功能出现障碍,并表现为干尖或黄叶。
解决办法:在整个生长期,应尽可能把环境温度控制在10-25℃之间,露天条件下可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遮阳降温。在设施条件下则可以通过加强通风、搭盖遮阳网、收放保温被来降低温度;保温增温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增强棚室密闭性、在棚室内架设热风炉等。
四、水分不适宜
原因分析:韭菜本身对干旱和淹水都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是持续干旱会造成根系吸收的水分无法弥补叶片蒸腾作用挥发掉的水分,短期内叶片会表现为萎蔫失水。
但是持续时间一长,叶片中的细胞就会因为脱水而失去生理功能,这时叶片的萎蔫就无法恢复,也就是造成了永久萎蔫,具体表现为叶片变黄失绿和尖部干枯。
解决办法:在栽培选址的时候要选择排灌方便,通风良好的地块,在水分的管理上要确保整个生长期的土壤湿度维持在75-90%之间,灌水过多时要及时通风排湿,或通过行间撒草木灰或划锄等方式来降低土壤湿度。
五、苗龄太大
原因分析:韭菜虽然种植一次可以连续收获多年,但是随着栽培年限和收割茬次的增加,受跳根、分蘖和底肥消耗量逐渐加大但不能及时充足补充的影响。
韭菜假茎会逐渐变细、叶片逐渐变窄,根系的吸收能力逐渐变差,对不良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也逐渐降低,这也是造成韭菜叶片发黄和叶尖变干的重要原因。
解决办法:做商品生产的韭菜要根据韭菜的生长状况来适时换根重栽或重播,一般来说,肥水管理比较适宜的地块,可每三年左右更换一次,而肥水管理不当的地块则应每两年重播或重栽一次,并在整地时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底肥。
韭菜叶干尖的原因有很多:
1.长期大量施用硫酸铵、过磷酸钙等化肥,会使土壤酸化,造成酸害,容易导致黄叶干梢。
2.扣棚前施了大量尿素,造成棚室氨气积累过多,造成氨害,表现为靠干梢生长。
3.长期暴露在35℃以上的高温下,天气突然晴朗,或高温后冷风突然侵入,都会使叶尖甚至全叶变白或变黄。
4.微量元素的缺乏或过量也会造成叶尖干枯。缺钙的中心叶子变黄,一些顶端死亡。缺镁会使叶子变黄并死亡。缺硼的中心叶变黄,而硼过剩的叶叶尖死亡。过量的锰叶中心略黄,外围叶变黄死亡。
5.韭菜蛆和蓟马的危害。
6.韭菜疫病、灰霉病、菌核病和病毒病的危害。
应采取综合措施防治韭菜干尖黄叶。重视栽培管理的各个环节。特别注意尿素、碳酸氢铵等肥料不能一次施太多,也不要摊在地上。特别注意高温危害,及时通风,适当灌溉。如发现微量元素缺乏,应及时在根部外喷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137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