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高铁为媒:带你体验

总溪河樱桃花

高铁为媒:带你体验

农民讲师罗飞扬指导工人进行苎麻产品加工

金沙回沙酒生产车间

织金猫场川硐村村民对皂角精进行拣选分级

赫章县朱明乡农业特色经济产业园分拣辣椒

织金县砂锅街李顺槐在做砂锅

织金金龙铁皮石斛种植基地的产品

大方天麻仿野生种植基地的村民在分拣天麻种

金沙县岚头镇茶农采茶忙

提到毕节,目前“最火”的当数成贵高铁通车,这是“洋气”的。然而此行,我要带你了解的是毕节老字号的“土特产”。

冬日的傍晚,寒气袭来,在黔西鸭池河边找一户农家,开启我们的“旅行”。

穿过一条水泥小道,推开一栋黔西北老式居民房耳间的门,煤火燃得正旺,几位前来“摆寨”的老者围在回风炉旁喝“转转酒”,如果你刚好也能整二两,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喝“转转酒”的器皿一般是大土碗,酒要用土药酿制的小缸酒,俗称“苞谷烧”。主人倒上满满的一大碗酒后,先试喝一小口才把碗递给远道而来的客人。

一巡酒过,人与人的距离瞬间拉近,心暖暖的。酒过三巡,白酒落肚辣味十足,待酒劲也上来了,摆龙门阵的架势也就此拉开。“谈天说地、道古论今”,提到乡土的毕节,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大家都可以信口地说出一堆来:“荞酥荞面荞疙瘩,豆干豆棒豆豉粑,火腿苹果罐罐茶,蜡染刺绣农民画……”那种想表达自己掌故太多的欲望,似乎人人都有“舌战群儒”的潜质。

酒是引发谈资最好的催化剂,酒足自然就兴高。热情好客的毕节人历来都认为“无酒不成席”,就算不开席,来了客人也是要喝些酒的。因为这个庞大的“市场”,毕节自然而然地培育出了一堆酒品牌。那种歌颂酒的文化,单凭在倒天河畔与酒伴生的,说出来也会让李白、苏东坡这样的酒仙迷恋和驻足,随便扯出一副对联便是:

酒涌倒天水,幽香袭人,令天下醉翁心醉;

月映龙潭泉,清波弄玉,教世间陶令神陶。

“金沙回沙”、“毕节大曲”算是传统品牌,苗家水花酒、彝家咂酒的特色酒文化经常被诗人写在诗歌里。当下,威宁天星米酒、赫章阿穴白酒、百里杜鹃洞藏酒、黔西刺梨酒等酒品牌也有很好的发展势头。

除了具备产酒的天然优势,毕节高山云雾,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产茶历史也十分悠久,茶文化丰富多彩,同样好茶集聚。“中国贡茶之乡”“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古茶树之乡”等“国字号”名牌下,“清池贡茶”“海马贡茶”“太极古茶”“乌撒烤茶”“纳雍高山茶”等茶品牌百花齐放。种茶、采茶、制茶、斗茶,茶种在山上,山插在云中,茶与山的美妙结合,山与人的和谐共生,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意境。

几个喝得“二麻二麻”的老者,谈起茶头头是道,平时泡茶却不苛刻。杯子里放入茶叶,取刚烧开的水冲泡,茶叶渐渐舒展,清新的茶香四处弥漫,每个人都把茶杯捧在手里。“酒倒满,大口喝,共饮共享;茶八分,需细品,个中滋味”,说的也是茶文化。

告别了鸭池河畔,我们继续前行。清晨,站在大方巍巍的九龙山上,远处的公鸡山和母鸡山耸入云端,其他秀美山川在薄雾中若隐若现。九龙山是当年奢香夫人的狩猎之地,向外延伸,连接着百里杜鹃与油杉河。山上盛产天麻和生漆(当地也叫“土漆”)。大方由此便拥有“中国天麻之乡”的美誉,天麻制品极佳。大方漆器名气很大,是与贵州茅台酒、贵州玉屏箫笛齐名的“贵州三宝”。

大方漆器已有600余年历史,其漆制品采用牛、羊等皮革和棉、麻、绸、木等做胎,用当地的优质土漆作原料,明洪武年间就形成了一整套以皮胎漆器为主的漆器制作工艺。

胎常用木,漆只能取于木。割漆、调漆、用漆,每一环节都需要产生技艺精湛的工匠。一个漆器工艺复杂,需经过无数匠人分工协作方能完成。比如,在漆器上绘画就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艺术,而大方又刚好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加上大方农民画这朵民间现代绘画艺术奇葩,二者可谓珠联璧合,大放异彩,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及收藏人士的青睐。

毕节的山水,养育了倔强、坚韧、包容的毕节人,也培育了许多技艺高超的手艺人,他们对工作兢兢业业,怀揣着“天干饿不死手艺人”的自豪感,将生活变得冷静而富有美感和温度。手艺人不骄不躁、不慌不忙,他们对艺术全情投入,上下求索,创造出了许多优秀的毕节工艺品。

被誉为“指尖芭蕾”的苗族刺绣,有“穿在身上的历史”美誉的苗族彝族服饰,让石头“72变”的织金石雕,历经沧桑传承至今的织金砂锅,犹如“一场戏剧在画中上演”的黔西剪纸,“”构想的七星关菌画……在乌蒙大地装点出一幅幅活色生香的绝美图画!

毕节民间手工艺品,就地取材,品种繁多,如竹编、草编,刺绣、蜡染,石雕、木雕,剪纸、服饰及民间玩具等一应俱全,值得细细的品味和观赏。

行程还没过半,不知不觉我们已经穿越了小半个毕节,来到了乌蒙山深处。

一向低调的毕节,得益于大自然 厚爱,被馈赠了万里挑一的好山好水。淳朴的毕节人民也深感上天的眷顾,竭力保全生态,保护环境,努力贯彻“新发展理念”,辛勤劳作,艰苦创业,孕育了一批绿色、有机、生态的“山珍”农特产品。

七星关椪柑、烧鸡、熏腊肉,大方皱椒、杜仲、豆制品,黔西黄粑、糍粑、刺梨汁,织金发粑、竹荪、皂角精,纳雍樱桃、茶叶、滚山鸡,威宁火腿、苹果、马铃薯,赫章核桃、半夏、可乐猪,金沙贡茶、水产、槽辣椒,百里杜鹃蕨菜、天麻、金银花,金海湖梨子、蜂蜜、菜籽油……

毕节,有着品质优良的特产,威宁洋芋、织金竹荪、赫章可乐猪、纳雍玛瑙红、黔西黄粑等远近闻名。对于初到毕节的游客,一下子想记住那么多农特产品品牌是不可能的。近年来,经毕节市委、市政府进行战略升级后,“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强势亮相,贵州省第一个市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扬帆起航。

“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区域公共品牌,覆盖了毕节各县区的区域农特产品,包括了粮油、蔬菜、辣椒、茶叶、畜禽水产、经果、中药材等类型农特产品。除了来毕节旅游时选购,平时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下单。

当下,毕节各类农特产品名声在外,众多产品远销省外甚至国外,“毕货出山”呈现出风生水起的势头。

若是你在最近来,那绵延于赤水河畔的柑橘林,会让你感受到什么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欣然;

若是你明年春天再来,你会发现总溪河的玛瑙红樱桃花悄悄盛开,在不少地方还是乍暖还寒时,总溪河的玛瑙红樱桃花就已抢占春枝……

玛瑙红从这里发育,使纳雍的土地生金成为现实。云、贵、川、渝等10个省、市的食客们也经不住诱惑,兴致勃勃而来,载着樱桃苗满意而归。如今,纳雍“玛瑙红樱桃”可以说已经红透了小半个中国。

“高铁作媒”,通达的高铁交通网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冲着毕节农特产品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乌蒙山宝·毕节珍好”的品牌魅力愈发熠熠生辉。

而物华天宝的毕节,仅凭这短暂的旅行又怎么能逐一说明呢?

哪一天,当你忍不住这些“毕节老土”的诱惑,顺着我巡游的路线来毕节“采购”时,你将会费力地拉着装满毕节土特产的行李箱,怀着“带得走的是土特产,带不走的是乡土味”的遗憾走进站台,然后不无留恋地回头对我说:“我,还要来毕节!”

属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

一、总体情况介绍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乌江北源六冲河和南源三岔河上游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地丘陵过度的乌蒙山区倾斜地带,地处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 12″~27°28'18″,东西长85.276公里,南北宽77.696公里,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县城距省会贵阳340公里,距毕节地区行署所在地96公里,距六盘水市107公里,横穿贵州省东西方向的326国道,从东面平山乡入境经县城向西穿威宁县后进入云南省,向北、南、东三面分别还有通往云南省镇雄县、贵州省六盘水市、纳雍县的省级公路,县境内公路全长约842.5公里,90%的行政村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全县被舍虎梁子、结构梁子、三望坪、韭菜坪等大山分割,地势西北、西南和南部较高,东北部偏低。境内山高坡徒,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河流深切。全县最高峰(也是贵州最高点)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最低点刹界河海拔1230米,平均海拔1996米。

赫章属长江流域的乌江水系,乌江水系又分六冲河和三岔河两个小流域,六冲河流域面积2130平方公里,三岔河流域面积479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64.8%和14.8%。赫章属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区,无霜期206~255天。气温日差较大,年差较小,年均温10°C~13.6°C,最高气温33.6°C,最低气温-3.0°C,年总积温3650°C~4964°C,年均降雨量785.5~1068毫米,全年降雨量55%集中在6-8月,全年平均降水日174天,日照时数1260.8~1548.3小时,无霜期210-250天。光照条件较好,太阳辐射较高。

政区及面积。赫章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战田时为夜郎辖地,秦置汉阳县,政区沿革几经变更,到1941年设置赫章县。现共辖2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12个)、457个村、2851个村民组。全县南北最大宽度77.6公里,东西最大长度84.45公里,面积3245.1平方公里。

(二)资源概况

赫章自然资源和其它资源十分丰富,堪称乌蒙山区的“聚宝盆”,是黔两北很有经济开发的一块宝地。

土地资源:2006年末,在全县总面积中,有耕地130.79万亩(习惯亩为59.9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92亩,在耕地中,稻田3.73万亩,旱地127.05万亩,菜地0.01万亩。全县有林地234.02万亩,牧草地35.19万亩,园地0.45万亩,水域4.19万亩。耕地大部分分布在海拔1800-2600m之间。全县土地中,近94.11%是坡地,其中有264897.3亩耕地分布在25度以上的陡坡地上,占总耕地面积20.25%。

矿产资源:县内蕴藏着33种金属和非金属矿,储量大、品位高的有13种。其中煤的远景储量约40亿吨,铁矿石的远景储量4.05亿吨(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的40%),铅锌矿储量居贵州之首,占全省己探明储量的三分之二,锗金属储量居亚洲第一。并伴生有许多贵重金属如银、铜、锦、铍、镓等。硅石储量上亿吨,含二氧化硅98%以上:高钙石灰石遍布全县各地:花岗石、大理石、高岭土、重晶石、莹石等也有较大的开采价值。

生物资源:全县畜禽种类较多,猫、牛、羊、马等都有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其中可乐猪(又称乌金猪)为肉脂兼用型猪种,肉质好,是加工火腿、腊肉的优质原料,享有“宣威火腿可乐猪”之说。县内林果、牧草、中药材等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200多万亩,森林蓄积面积达100多万立方米。有放牧草山草坡76.8万亩,其中5万亩以上成片草山l片,1-5万亩成片草山4片,0.5至l万亩的成片草山ll片,可供各种牲畜食用的牧草行27科129种,常年产草量在15亿公斤以上,按80%的利用率计算,可饲养牲畜12万个黄牛单位。赫章被誉为天麻的故乡,有中药材上千种,其中伏苓、何首乌、龙胆草、续断、天麻、柴胡、独脚莲、元木香、厚朴、山楂、乌梅、半夏、升麻、*羊霍、黄柏等,是贵州中药材主产区之一。

水能资源:全县有10公里以上河流17条,落差大、流速急、水量足。可利用落差1456米,水力发电理论蕴藏量为8万多千瓦,可开发2.88万千瓦,现已开发8885千瓦。

土特产资源:县内土特产品繁多,享有较高声誉。“财神漆”质地优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核桃以壳薄、仁满、味香、出油率高闻名:大蒜以个大、色白、耐贮藏广受欢迎:樱桃则色泽鲜艳如珠,味道甘美似密:芸豆香甜味美,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旅游资源:赫章山川秀丽,景色迷人,民族风情浓郁。在赫章与六盘水市交界处的韭菜坪,有占地千亩以上的石林与溶洞相连,洞内石钟乳千姿百态,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韭莱坪石林风景区附近有万亩草场,地势较为平缓,每逢民间盛大节日,成千上万的各族群众便来这里举行赛马等活动,人家载歌载舞,欢庆节日。此外,还有“双龙飞瀑”、“小天桥”等旅游景点。

赫章是一个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文化历史悠久。境内古迹甚多,有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摩岩石刻遗址32处,古彝文碑刻100条(处),其中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可乐古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窝剡写字岩、石板孤耳岩、哲庄红军战斗遗址。

赫章民族风情浓郁。彝族的赛马和铃铛舞、敬酒舞、庆荞丰收舞、采杜鹃花舞、月琴舞等舞蹈多姿多彩,苗族的芦笙舞场面壮观;民族服饰精美鲜艳,璀璨夺目。

劳动力资源:全县农村总劳力有30.13万个,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剩余劳动力可转移到非农产业。

(三)人口、民族

全县辖27个乡镇457个行政村,共有人口66万,有汉、彝、苗、回、布依等18个民族。

二、国民经济发展概况

建国五十多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实现了全县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安定。到2002年底,全去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00167(预计)万元,比1990年增长337.65%。工农业总产值达217624万元,比1990年增长444.99%。 地方财政收入达6347万元,比1990年增长196.1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87元,是1990年的4.77倍。

(-)农业农村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国务院和省、地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关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为重点,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的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保证了农村稳定。

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粮烟生产科技含量全面提高。200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73008万元。以杂交玉米、地膜玉米、玉米育苗定向移栽、绿肥聚垄耕作、脱毒马铃薯种植、水稻旱育稀植、地膜烟等科技兴农措施在全县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7.87万吨.农业科技水平为建国以来的最好时期。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化经营得到有力推进。按照该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思路,即稳定以玉米、小麦、洋芋为主的粮食作好基础,提高优质品种的比重;巩固烤烟和畜牧业支柱:逐步建立洋芋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苦荞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中药材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核桃生产基地及加工产业。进一步提高科技兴粮(烟)水平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全县已累计发展核桃基地12647亩,板栗基地38184亩、中药材基地15000亩。

扶贫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上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中央统战部和深圳市福田区及社会各界的大力帮扶和支持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2000年基本越过温饱线,开始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农村贫困人口从1994年的25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6.75万人。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减负率达46.73%。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4年的499元增加到2002年的1287元,年均增长53.95%,人均粮食从227公斤增加到301公斤。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9年来,实施极贫户建房工程4949户17031人,异地移民搬迁工程289户1309人:渴望工程和解困工程共解决20万人21万头畜的饮水困难:建成沼气池900口;农村用电以及电话、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工业、乡镇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

2002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16亿元,占计划的101%,同比增长35.2%,规模企业产值12.3亿元(90价),占计划的76.9%,同比下降17.l%。累计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24.08亿元,占计划的102%,同比增长17%: 实现乡镇工业增加值5.2亿元,占计划的101%,同比增长25%:实现营业收入23.55亿元,占计划的103%,同比增长19%;生产精锌2.3万吨,同比增长10%,粗锌2.4万吨,同比减少2%; 生产生铁5.81万吨,同比增长ll0%:生产原煤28.58万吨, 同比增长67%。继续抓好国有企业改革,赫章钢铁厂l、2号炉租赁经营已点火投产,3号炉已成功租赁。钢铁厂破产的 初步方案己上报并获国家经贸委批准。粗锌技改步伐加快?从云南砚山引进的湿法炼锌项目己正式投入生产并取得成功。在认真抓好关闭非法小煤窑工作的基础上,按照地区要求,认真搞好农民生产生活自用煤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工作,共规划井口81个,并陆续启动投入建设和生产,将逐步缓解农村生产生活用煤的困难。

(三)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交通、电力、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02年,实现了乡乡通公路,62,58%的行政村通简易公路。完成或基本完成了过境段国省道的提等改造和去乡经济路的镶边改造。公路通达深度和好路率逐年提高。以农网改造为主的电力建设较快发展,累计完成农网改造投资8307万元,新建、改造了全县高低压线路。新建4个乡镇35千伏输变电工程,完成城关、砂石110千伏变电站自动化改造,新增装机容量1900千瓦,全县已实现通电村423个,通电覆盖面达92.56%。全县27个乡(镇)开通程控电话,程控电话用户总数达18797户,22个乡(镇)通移动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2134户,电话覆盖面和普及率大幅度提高。实施了一大批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建设工程,1998年以来,共完成退耕还林9万亩,宜林荒山造林8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飞播造林17.5万亩,长防工程造林8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18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7.440%。

(四)科教文卫

到2002年,全县有各类学校406所,其中,普通中学31所,职业中学5所,小学校370所。有在校学生l14331人,其中,高中2063人,初中15510人,小学96748人;有医疗机构35个,病床570张,卫生技术人员678人。有去乡广播站28个、地面接收站440个,文化馆1个,图书室(馆)3个,文明活动中心28个。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赫章县位列第1名。

2020年6月,赫章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二方面军))。

2019年3月15日,赫章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赫章县在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2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