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元一斤的“春天第一菜”为何比鸡肉还鲜美?
所谓春天第一菜,那就是我们并不多见的豌豆苗,这种碗豆芽在市场上确实销售比较昂贵,在立春的时候在市场上才会慢慢出现,但是这种豌豆苗味道却非常的不错,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道素菜。记得小时候母亲经常会用豌豆苗炒着鸡蛋来吃,其实就算是市场上普遍出现它的价格也要高达9块钱一斤,甚至还要更多。
这是我们国家固有的蔬菜,并不是外来物种,在清朝的时候,豌豆苗就已经成为达官贵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碗豆芽富含很多的营养成分,不但能够补充维生素,还能够给身体补钙,并且它的味道当中有那么一点点肉类的香味,其实所有和豆制品相关的菜类都有这样的一种味道。
所以号称春天第一菜的豌豆苗如果做的比较考究,确实比鸡肉还要鲜美。平时家里面如果三口人吃饭,一次性不需要买太多,买半斤豌豆苗就可以配上4个鸡蛋就能够盛产出一道美味佳肴,但是炒的时候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就会把豌豆苗含有的水分,全都煸炒出来,在清洗之后控干水分,锅中放多一点的食用油来翻炒鸡蛋,鸡蛋五成熟不需要加油,将豌豆苗直接倒入锅中快速翻炒。
如果不知道把握时间的朋友,也可以把豌豆苗比作是韭菜,只需要在锅中大火翻炒,十几秒钟就可以盛出盘。而且在炒碗豆芽的时候,切记不要事先放盐,因为盐这种物质和食物混合之后,会使他的水分溢出来,所以在出锅之前加盐来调味就可以,即使不用肉来搭配,也能够吃出肉的鲜味。
春季水田种植蔬菜中价格最火、市场最缺的是什么?
提要:蔬菜市场波动强烈,部分蔬菜价格高的离谱,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所导致呢?小编就来为大家分析一下。
大家都知道,自从山东寿光遭遇台风天气之后,最近蔬菜及鸡蛋价位真的是一天一个价,说价位如同坐了火箭也丝毫不算夸张。
而香菜更是达到了每斤将近四十元的天价,现在几块钱仅能买到几根香菜。
面对如此天价的蔬菜,不少朋友顿时感觉囊中羞涩。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蔬菜价格如此之高呢?
说起目前蔬菜价位飞涨的原因,小编认为在当前这个时间,其实价位上涨也可以理解,加上今年价位气候多变,也可以说是多重原因所导致。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说一下。
高温天气
不少朋友将最近蔬菜价位飞涨的原因归结为山东寿光蔬菜基地遭灾,一个寿光即便蔬菜产能再大,恐怕还尚不足以覆盖全国范围。
以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的蔬菜来源归类看,山东蔬菜的份额大概占到了百分之十的样子,而且更多的是生姜大蒜大葱这类,其余则来自河北、河南等地区。
显然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的。
今年暑期全国普遍高温,导致大部分地区的蔬菜种植后由于干旱缺水后期蔬菜早衰,供应难以为继。
同往年相比,今年表现的尤其突出,而且干旱天气也导致蔬菜减产较为严重,目前春季及夏季播种的蔬菜基本都已经落幕,也当下处于一个断档期,价位上涨也就可以理解了。
自然灾害
如果仅仅将近期菜价上涨归结于以上高温显然欠缺说服力,价位上涨的一大原因就是近期遭遇的自然灾害,全国普遍降雨,气温骤降,不少蔬菜遭遇涝灾,转运困难,而气温下降也导致蔬菜生长缓慢,延缓了近期蔬菜的供给。
市场需求旺盛
主要是近期逢上国内学校开学季,食堂采购备货忙,市场需求量旺盛,而且紧接着又要面临国庆节中秋节双节来临,各大蔬菜批发市场需求量都很大,在产能受限的前提下,目前蔬菜价位上涨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综上所述,目前蔬菜价位上涨是由今年天气市场等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市场行情不可复制,今年能够大涨,谁也没法保证明年依旧能够上涨,对于来年的市场价位走势也不具备太大的指导性意义。
而就目前的市场行情来说,对于我们普通大众的生活也确实有些影响,不过还没到生活过不下去的地步,顶多少吃点菜呗。
适宜发展水生蔬菜茭白生产。近年来,市场供求有缺口,平均每667平方米产值达5000~8000元左右,或者更好。水田种植茭白,改善了农村种植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现对水生蔬菜茭白的田间生产管理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简述如下。
一、茭白的特性特征
茭白别名茭瓜、茭笋、菰手,为禾本科茭白属的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茭白的可食率为45%,每100%食用部分所含营养成分:水分92.1g、蛋白质1.5g、脂肪0.1g、碳水化合物4.6g、热量25kcal、粗纤维1.1g、灰分0.6g、钙4mg、磷43mg、铁0.3mg、硫胺类0.04mg、核黄素0.05mg、尼克酸0.6mg、抗坏血酸3mg和微量胡萝卜素等。
茭白喜温暖、湿润、雨水充足。萌发始温5℃,适温15~20℃,植株分蘖适温20~30℃。超过30℃就难以成茭,黑穗菌的生育适温25℃,茭白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松粘适中的壤土,水源要充足,排灌要方便。
二、主要品种
茭白分为双季茭和单季茭。双季茭春季种植后可连收两次,第1次在当年9月至11月下旬叫“秋茭”,第2次为次年5月上旬至6月中旬,叫“夏茭”,因时值春蚕吐丝结茧时节,故又名“蚕茭”。单季茭蚕季种植,于当年9~10月上旬采收,按农历推算正是8月份,故名“八月茭”。
1.中介茭。原产江苏无锡,中熟,为双季茭。植株高大,生长强健,孕茭适温幅度较大,春茭5~6月上市,秋茭9~10月上市。肉茭长筒形,肉白质嫩,个大,但表皮微皱,带有绿色,商品外观不及梭子茭。
2.梭子茭。原产浙江杭州,晚熟,为双季茭,株高2m,肉茭大而肥胖,中间大两头尖,品质佳,春茭5月底至6月上市,秋茭10~11月份上市。
3.一点红。原产浙江杭州,晚熟,为单季茭,叶鞘外壳有紫红斑点,茭肉一侧常有红晕,采收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下旬。
4.象牙茭。原产浙江杭州,中熟,为单季茭,植株较矮,生长强健,茭肉形如棒状,色洁白如象牙,品质好,采收期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三、栽培技术
适宜江浙、福建、广东、江西、湖南一带种植,单季茭于春季分墩定植,双季茭可春栽也可秋栽,以春栽为主。
1.翻耕、施基肥。茭白应注意轮作,在水稻收割后,放干田水,冬季深耕进行休闲,来年清明前施入基肥(有机肥3000kg),然后耕翻耙碎,磨平再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1000kg作面肥,做到田平,泥烂,肥足。
2.适时插秧,合理密植。春栽适期谷雨前后,近年逐渐提高清明前后,连泥将老茭墩挖起,用快刀顺着分叶着生的趋势分成小墩,每小墩要带有老茎及匍匐茎,并有新抽生的新苗4~5株,如新苗较大,每小墩带苗2~3株也行,随挖、随分、随栽,如从外地引种,运输过程要注意保湿。茭白苗可按梅花形插种,株距1m,行距可分大小行,大行行距0.5m,小行行距0.4m,每隔4行需一条操作道(宽度为1m),以备耕耘采收之用。也可按株行距40cm×80cm等距离插种。
3.新茭田的管理。(1)水层调节:刚种下时灌水较深,约7~10cm,目的在于护苗,5~6天后,放浅至5~7cm,以利于升温,分蘖后期,水层逐渐加深,每次放肥后,宜待肥料吸入土中再灌水,台风暴雨季节要注意排水,防止茎管伸长;秋茭采收后期,水温低,灌水宜略浅些,以利采收;采收后,应逐渐回落到3~6cm,大田以浅水或渐湿状态入冬,不能干旱。(2)追肥:一般在栽后10天施提苗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粪500~1000kg,再过10天施发棵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粪1000~1500kg,到6月初以后,茭白已进行分蘖高峰期,一般不再追肥,以免无效分蘖大量发生。至8月中下旬,在30%的茭墩或20%的植株已孕茭时,每667平方米施3000~4000kg的人粪,是为“催茭肥”,在距植株10~16cm处施入,以免伤苗。(3)耘田除草,剥黄叶:从茭白栽种到封垄前要耘田除草2~3次,疏松田土,将杂草埋入行间。在大暑、立秋间,将植株基部黄叶剥去,随剥随踏入田土内,剥叶要求“拉清不拉伤”,使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温度,促使早孕茭生长。
4.老茭田管理。(1)割茭墩清理田间:秋茭采收时,发现雄茭和灰茭植株,随时做好记号,寒露以后连根挖去。大雪、冬至间,放干田水,齐泥割去枯叶,使来年分蘖整齐、均匀,割去枯叶后应灌浅水,保持根株湿润越冬,使第二年提早萌芽。(2)补茭墩、压茭墩、疏茭墩:于早春茭白开始萌芽时,在田间老茭墩中,掘出6~8苗,补在上年挖去雄茭、灰茭处,并在原来茭墩空间较大之处补栽分株。老茭墩根茎密集,分蘖拥挤,在清明、谷雨期间,分蘖高36cm,进行疏苗。将细小密集分蘖除去。同时向根际压一块泥,使蘖芽向四周散开,以改善营养状况,使墩间通风透光。(3)追肥:夏茭追肥应以速效肥为主。清明前后,当苗高9~12cm时,进行第一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3000kg,待肥吸入土中后,接着施第二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人粪尿3000kg。如粪肥不足可加施尿素。但化肥施用过多,茭肉发硬,影响品质。
5.病虫害防治。茭白病害主要有胡麻叶斑病、纹枯病和锈病。虫害主要为螟虫和蚜虫。可参照水稻同样病虫害进行防治。
6.采收。单季茭采收较早,一般在9月至10月上旬,每667平方米产带壳茭1250~1500kg,双季茭、秋茭在9月下旬至11月份采收。每667平方米产量1000~1250kg,夏茭于5~6月份采收,每667平方米产带壳茭2000~2500kg。夏茭采收后期,气温渐高,成熟快,容易发青变老,应及时采收。茭白最好鲜收鲜销,如运销外地,应将水壳装包后浸于水中,可贮存一周。
7.留(选)种。茭白采取分株繁殖,种株好坏直接影响茭白结茭率、产量和品质。种株需年年严格挑选,剔除“雄茭”、“灰茭”和容易发生壳黑青(即包着叶鞘的茭肉由白变绿),“爬管”(结茭部位过高)现象的茭白植株,选留结茭整齐、结茭形状完美、无病虫害具有品种特性的茭墩做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441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