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华镇的行政区划
全镇辖天华村、西冲村、朱河村、黄苗村、大山村、合铺村、横路村、李杜村、锦鸡村、黄镇村、平岭村、辛冲村、涧水村、马庙村等14个行政村,170个村民小组,8426户,3.27万人。
天华村是由原天华村五个村民小组和百罗村七个村民小组合并而成,地处海拔600-800米,属高寒山区。东和天华镇的黄镇村、辛冲村接壤,南与天华镇朱河村、黄苗村毗邻,西临刘畈乡的乐盛村,北靠天华镇的涧水村、平岭村和牛镇镇的南阳村。全村共六个村民小组,287户,1022人。全村山场面积11580亩,耕地面积698亩,其中水田面积630亩。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村村级公路20公里,其中水泥路8公里,组级路5公里。通电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0%,移动、通讯累计入户率达96%。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为主,同时生产玉米、大豆、油菜等农作物,养殖业以猪、牛为主。经济作物以林木、毛竹为主,同时出产茶叶、葛粉、板栗等特产。境内有名山天华尖,海拔922米。
西冲村地处天华镇西陲,太北路南侧。全村10个村民小组,317户,1187人,其中黄岭组132人,李冲组127人,周冲组69人,和平组71人,大屋组169人,杨术组96人,四屋组94人,毛屋组121人,横排组146人,吴岭组162人。田地总面积371亩,山场15000亩。
朱河村地处天华镇中南部,S211省道穿村而过。全村12个村民小组667户,2425人,其中望天组81人,鹅形组295人,树堰组183人,黑河组160,刘屋组165人,小屋组216人,小河组76人,老屋组286人,燕窝组190人,毛地组351人,河西组260人,河东组162人。山场16781亩,耕地1400亩,公益林9575亩。境内有源自太宿庵、芙蓉寨的茯苓河,还有纳皂角河、戴冲河、黑沟河、刘虎冲河、茯苓河、刘家河六大水系的朱家河,河流发源地皆是海拔高,森林植被茂密的大山,河水落差较大,沿河形成了众多的极有观赏价值的瀑布群。还建有燕窝、刘屋、金甲寨三座小型水库,有大山、树堰、鹅形三座中小型水电站。
黄苗村位于太湖县西北部,天华镇西南14公里处,属革命老区、山区为一体的典型贫困村。S211省道穿境而过,由原黄苗、皂角两村合并而成。辖17个村民小组,486户,1768人,其中男劳动力430人、女劳动力410人,外出务工人数607人,低收入人口441人,贫困监测142户,587人,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667元 。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12亩,山场面积18738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462亩,公益林8058亩,林木资源丰富,主产松杉、竹木,经果林以板栗茶叶为主。
大山村位于天华镇西部,属典型的山区山头村,距211省道5公里。东与本镇朱河村、西冲村相连,南与宿松县、趾凤乡毗邻,西与宿松县陈汉乡、大明村仅一山之隔,北与本镇黄苗村相连,境内最高峰芙蓉寨海拔920米。白果组有千年银杏树一株,树高20米。胸径2米多。至今枝繁叶茂,每年挂果800多斤。2005年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大山、大坂、向坪三村合并而成,辖9个村民小组(其中最大组大坂组,人口480人),人口2100人,全村设总支1个,下设2个支部,4个党小组,党员59个。村两委由4人组成,耕地面积750亩,山场面积2.2万亩,盛产毛竹、茶叶、木材,其中毛竹产量每年300万斤。群众收入来源靠外出务工。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山青水秀的自然风光,又有石塔、神仙棋、朱熹文庙、朱熹铜像人文景观。
合铺村位于花亭湖上游,东与天华镇锦鸡村接壤距县城24公里,西与本镇黄镇村毗邻距镇政府4公里,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为1200亩,其中:水田面积为1050亩,旱地面积150亩,全村山林面积为1.8万亩。辖24个村民组,736户,2586人,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S211省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有环村水泥路6公里,绝大部分组已通公路,户户通电,移动电话覆盖全村,境内有公益林4000余亩,经果林1000余亩,有丰富的林业资源,盛产毛竹、木材、板栗、柑橘、茶叶、大棚蔬菜等土特产品。
横路村是由原横路、学仕、大坂、虎形村的-组三村一组合并而成,属太湖县重点贫困村。由20个村民小组撤并为10个组,全村面积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1.36亩,山场面积5112亩,总人口1800人,486户,是一个山库区为一体的重点贫困村。在各级领导的扶持下,多经产业发展现有柑桔800亩,板栗1100亩,茶叶300亩,位居花亭湖中游。
李杜村于2005年3月由原李杜乡的老岭、沙场、周冲、转桥四村合并而成。境内水陆交通便利,组组通路,全程20公里。被东西走向的S211省道贯穿,另南北走向的村道老岭路4公里、周冲路1公里、河东路4公里、河西路5公里、转桥路4公里、凤形山路2公里呈现一纵六横的交通图。水路直达花亭湖大坝码头。其中沙场河、转桥河所占水面1300亩,湖面波光粼离,网箱星罗棋布,生产淡水鱼虾。
锦鸡村位于太湖县花亭湖南岸,东邻本镇李杜村,南靠本县城西乡,西连本镇合铺村,北接本镇横路村,属原李杜乡政府所在地,公路距县城19公里,S211省道穿境6公里,是集山、库区为一体的贫困山村。锦鸡村于2005年进行村级区划调整时由原李杜乡锦鸡、卢岭、毛岭三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小组,785户,2551人,其中贫困人口797人(含五保43人,低保158人)。全村设党总支一下,下设两个支部,五个党小组。全村党员85人。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450元。全村总面积13.36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属本镇的林业大村。林木产业发展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主产松、杉、毛竹,现有山场面积14216亩,森林覆盖率达65%。
黄镇村坐落在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花亭湖畔,山川秀美,风景宜人。其中橘子洲是花凉亭景区一个重点景点,吸引了来自八方的游客。黄镇村还是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典型山区村,地处天华镇镇区所在地,S211省道直插西南,环库西线公路横穿东西。黄镇村于2005年由原岐山、柳河、朱岭、邓冲、岩正五村及原虎形村的龙星组合并而成。现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8509亩,水田面积959.5亩,水域面积2400亩。山地种植有大量特色农产品:柑桔1300亩;板栗1460亩;茶叶500亩。全村户户通电,固定电话600余部。全村现有村民小组46个,家庭住户1086户,户籍人口4190人,其中村总支0党员132人,外出务工1160余人。
平岭村位于花亭湖中上游,距太湖县城39公里处。依山傍水,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东与辛冲村接壤,南近天华尖,北濒花亭湖,是典型的山库区村。村内资源丰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
辛冲村位于镇政府北面,东与旅游风景区花亭湖毗邻,南界本镇黄镇村,西与天华村接壤,北至平岭村。境内有方竹岛等旅游景点。由原杨岭、辛冲、义仓和岩正的辛屋组合并而成,全村25个村民小组,2077人,面积1200多亩,其中水田468亩,水面500亩,山场11000余亩。是集山、库区为一体的自然行政村。该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青山倚背,绿水相依,交通便捷,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环库公路穿村而过,境内贯穿4公里。该村产业以农、林果业为主,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并辅以套种茶叶、油桐等短、平、快经济作物。
涧水村位于天华镇西北边陲,属典型的山库区结合村。东与天华村相依,南与平岭村为邻,西与严姜村山水相连,北与赵河乡隔水相望,是集丘陵、谷地于一体的人间胜地。全村辖六个村民小组,412户,共1653人,山场面积6800亩,水田面积581亩。一条环库西线穿村而过,直通牛镇与弥陀。公路两旁是多数农民新建的各式住宅楼房。学校、村部大楼、卫生室、商店、小吃部、娱乐休闲室等集建于村中心地段——塘屋。
马庙村是位于镇南部的崇山峻岭与河谷平原交互构成的山中重镇。由于独特的花岗岩地质与奇峰峭石、断崖云岭、悬泉飞瀑、碧潭岩洞等奇险的地貌,在18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邮编是多少
监利荆江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荆江鸭以成熟早、产蛋多、善觅食、抗寒耐暑、适应性强而闻名,盛产于我国长江中游地区,核心产区监利县位于荆江北岸、江汉平原南部,西与江陵接壤,北邻潜江、仙桃,东襟洪湖,南与湖南岳阳隔江相望,境内沟河纵横,湖塘密布,多产鱼、虾、螺和泽草,湖区农民素有养鸭传统,光绪初年即有记述,实际养殖年代更为久远,经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逐步形成了形如野鸭、适应性强、产蛋率高、鸭肉鲜嫩的蛋用型地方鸭种。野外放牧饲养的荆江鸭,以湖草、河虾为饵,蛋品质好,加工制成的红心盐蛋,因蛋白极白,蛋黄艳红带油,被誉为咸蛋中的极品。
产区地广田多。监利全县总面积31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3.1万亩,其中水田112.65万亩,占65%;旱地60.45万亩,占35%,种植以水稻、麦类、豆类为主的多种农作物,养鸭饲料充足。此外,全县尚有水面19.5万亩,沟河纵横,湖塘棋布,盛产鱼、虾、螺和泽草,有较多的天然饲料。
据调查,监利县汴河镇合理村,在清光绪初年就已喂养当地麻鸭,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长期的喂养过程中,广大鸭农十分注意选育鸭种,解放前就有自繁自养的习惯,并积累了选优去劣的经验。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荆江鸭。
申请人:监利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2013年
地域范围
监利荆江鸭主产于监利县,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12°35′—113°19′、北纬29°26′—30°12′之间,共23个乡镇场。具体范围为:南临长江,与湖南华容、岳阳交壤,包括大垸、红城、容城、上车、朱河、尺八、三洲、柘木、白螺等9个乡镇场;东跨洪湖,与洪湖市接壤,包括桥市、棋盘、汴河、福田、分盐、龚场、网市等7个乡镇;西接江陵,包括程集、汪桥2个乡镇;北依东荆河,与潜江、仙桃接壤,包括黄歇、荒湖、新沟、等3个乡镇;中部有毛市、周老2个乡镇。核心产区总面积13.72万公顷,年饲养监利荆江鸭300多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母鸭头型清秀,颈长灵活,背平直,腹宽深,全身羽毛紧凑,个体细致结实。上喙呈石青色,下喙及胫蹼为橙**。公鸭头部为翠绿色,有金属光泽,颈脖粗壮有力。2、内在品质指标:鸭肉营养丰富。每百克去皮胸腿鸭肉含蛋白质≥20%,实测21.3%;氨基酸含量≥19%,实测20.8%;脂肪≤4%,实测2.26%;胆固醇含量≤1g/kg,实测为0.72g/kg。3、质量安全要求:严格执行NY/T5261-2004《无公害食品蛋鸭饲养管理技术规范》、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和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等标准的规定。
邮编:461000
邮编461200 区号0374
鄢陵位于河南省中部,黄河南岸。属于许昌市下辖一县级行政单位,在许昌东部,下辖7乡5镇,总面积 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2万亩,人口62万人。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睢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 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
鄢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西距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郑州国际机场70公里,311国道横穿东西,219省道纵贯南北,兰南高速、许亳高速也从此经过。
鄢陵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
鄢陵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已形成纺织服饰、食品饮料、机械制造、有色金属精细加工等几大主导产业。
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等一大批生态旅游观光景区。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这是鄢陵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是全县人民的骄傲!
历史文化
鄢陵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约8000年前,先民们便在此繁衍生息。周初封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汉初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郑伯克段于鄢、晋楚鄢陵之战、唐雎不辱使命,李白访道安陵(古鄢陵)等著名历史事件均发生于此, 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乾明寺塔、尹宙碑、曹操议事台,曹彰墓、许由隐耕处、许由墓、醉翁亭碑、兴国寺塔、甘罗古柏等。 周为鄢国,东周平王初改为鄢陵、因城筑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61.37万。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00毫米,无霜期215天。区域内已形成了酿酒、纺织、水泥、造纸等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花卉为其特产,古有“花都”、“花县”之称,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产销基地。旅游景点是曹操议事台、兴国寺塔等。 鄢陵物华天宝,文化底蕴十分丰厚。这里既有许由隐居牧耕的古老传说、郑伯克段于鄢的历史记载,又有唐雎不辱使命的留风遗韵。其花卉种植历史悠久,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这里地处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泉甘土肥,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驯化基地。早在盛唐时代,鄢陵境内就出现了大型综合园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时期更有皇家园林在此落户。李白、苏轼、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莅鄢寻古赏花,留下千古传诵的绝唱。清代诗人汪琬曾有诗云:“鄢陵野色平于掌,也有江南此景无”。
社会经济
鄢陵农业发达,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优质棉生产基地县。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烟叶等,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蜡梅冠天下”之美誉,花卉苗木种植发展迅速,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是“中国花木之乡”,被誉为“中国花木第一县”。畜牧业跨进“河南省畜牧强县”。
鄢陵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境内文化遗址众多,有乾明寺、许由墓、尹宙碑、甘罗柏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鄢陵旅游业发展迅速,以发展花卉苗木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已建成了“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花都庄园”、“花都温泉度假区”、“阳光生态旅游度假区”、“花乡农家乐”、“中国腊梅园”、“花卉长廊”、“千亩莲池赏荷园”、“万亩樱桃园”、“陈化店茶文化一条街”等精品景区景点。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生态旅游节期间,游人如织,盛况空前。如今,鄢陵被誉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
发展农业资源型工业,走农产区工业化的路子,现已形成纺织、食品、建材、机电、化工五大主导产业。姚花春酒业集团,年产原酒10000吨,产品先后荣获省优部优、国际博览会金奖,法国巴黎世界名优酒金奖。花都纺织有限公司、鄢陵水泥集团有限公司、植丰全元化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集团的产品已成为省级和国家级名牌产品。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目前全县乡镇企业个数超万家,从业人员7.6万人,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四通八达,供水充足,园林绿化与环境保护优良,中原国际大酒店、花都庄园等涉外宾馆,环境优雅舒适;在县城311国道两侧,建有2.5平方公里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水、电、路、通讯设施完备,功能齐全,是国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理想场所,目前区内已引进项目86人,投资总额达3.6亿元。城区南建立了大型箱包生产加工园区。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遍布。主要有许由隐耕处、许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隋、兴国寺塔、甘罗古柏、曹操议事台,曹彰墓等。鄢陵县花卉、花木产业正以她独特的美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朋友,鄢陵花卉产业以“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为媒介,向世界各地传播着她的魅力。来到鄢陵这块肥沃而娇美的圣地,既有踏入天堂之绝美,又有亲切自然之温馨。我们时时刻刻欢迎四海宾朋游中原万亩绿海,赏鄢陵七彩花博
发展规划
鄢陵地处中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中部,辖7乡5镇,382个村,总人口60万,面积87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0.8万亩,是国家确定的粮食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全国产棉大县和秸秆养牛示范县。鄢陵花卉始于唐,兴于宋,盛于明清,素有“花都”、“花县”之美称,享有“鄢陵腊梅冠天下”之盛誉,是我国“南花北移、北花南迁”的天然训化基地。近几年来,把花卉园艺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力实施“以化富县、依花名县”战略。目前,全县花卉种植面积已突破50万亩,总产值7.8亿元,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
审时度势,坚持把花卉园艺业作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
鄢陵县是一传统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农民以种植粮棉为主,随着农产品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粮棉大县的优势逐渐失去,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势必行。鄢陵发展花卉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有良好的种植花卉的地理气候,适宜南北方各种花卉的生产种植,自古就是南、花北移和北花南迁的理想场所。二是种植花卉历史悠久,农民有种植花卉提优良传统和丰富经验。三是发展花卉有良好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民种植花卉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花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花卉业效益迅速增长。四是花卉为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花卉业是世界公认的20种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各地建设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步伐的加快,使社会对花卉消费的需求猛增。特别是国家神话西部大开发,把退耕还林、还草作为建设重点,更为发展花卉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鄢陵的优势在花卉,特色在花卉,潜力也在花卉。
优化环境
为确保“以花富县、依花名县”战略的实施,县里从加强领导组织,出台优惠政策,搞好示范带动作用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花卉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为调动花农生产积极性,县里规定,凡在花卉生产销售区租赁或征用土地建园办场的,一年内缓征农林特产税和工商管理费,从第二年开始连续两年实行足额征收,全部返还;对花卉种植达到一定规模的专业村和农户,可适当调整或减免粮油定购任务。县里还加大资金投入,每年拿出100万元作为花卉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花卉龙头企业和花卉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搞好示范带动,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主要领导干部都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花卉、研究花卉,指导花卉园艺业生产和产前、产中特别是产后服务。此外,还加大对外宣传力度,设立花卉园艺广告宣传基金,树立花卉名县的整体形象。在去年举办的‘99昆明世博会上,鄢陵作为河南省县级参展单位,获2银7铜的殊荣,受到了省政府的表彰。
调整结构,形成花卉产业产品优势
针对粮棉大县的实际,县里提出,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花卉生产规模,把花卉园艺业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调整花卉生产布局,建设“一区两带一廊”,建成了腊梅、桂花、菊花、月季等八大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调整品种结构,发展地方特色花卉系列。依靠科技进行,实施名牌战略,组织力量对腊梅、桧柏等花卉进行系列开发,促进其成为在国际国内叫响的名牌花卉。目前,投资3000多万元的我国最大的腊梅研究中心正在建设,占地200多亩的腊梅基因库已经建起,引进、开发腊梅品种8个,拥有5万多株古桩腊梅和1万多盆盆栽腊梅,初步形成了集科研、生产、销售、观光为一体的腊梅基地。 培育龙头,走公司加农户的发展路子 加快花卉园艺业产业化进程,关键是要培育好龙头企业。近几年来,县里围绕培育龙头企业,按照 “谁有能力谁牵头,谁牵头就扶持谁”的原则,抓大扶强促龙头,集中力量上了一批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花卉项目,形成了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还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根据花卉流通规律,面向国内外,承揽园林规划,设计大工程、大项目,促使生产与经营衔接,实现集团化经营。在基地建设方面,国家有关部委看好鄢陵花卉发展,一批花卉重点项目在鄢陵落户。该县承揽的国家林木优良无性系快繁基地项目和省科委高新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任务,已完成投资3000多万元30亩花卉产业化基地项已列入省政府重点工程和“十五”计划,9个子项目已开始动作。
依靠科技,提高花卉生产质量和档次
要使花卉园艺业上档次、上台阶,必须依靠科技、依靠人才,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的原则,走科技兴花之路。一是聘请知名花卉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组成花卉顾问团,指导全县花卉生产。二是通过与3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重点推广了组织培养、现代化温室、日光温室、冷藏保鲜等工厂化生产的先进实用技术。三是县职教中心常年开办花卉园艺班,聘请花卉专家任教,为各级各部门培养不同层次的花卉生产、花卉园艺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县里下大决心,实施花卉园艺人才培养、引进“百千万”工程,即引进花卉园艺业本科毕业生。
鄢陵县委、鄢陵县人民政府把花卉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部署,精心策划,强力推进,抓品牌,创效益,使鄢陵成为花的世界,草的海洋,树的故乡,鸟的天堂。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1.6%,于是,“江北花卉数鄢陵”闻名遐迩,平原绿化叫响神州,国家林业生态网络建设试点县在这里命名,国家林木无性系快繁基地在这里开创。
继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后,第四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将于2004年9月26日在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隆重开幕。主题为“绿色·人文·环境”。花博园在原有博览会展区、腊梅文化展示区、名优花木示范区等13大功能区的基础上,对园内景点设施进行了不断完善、提高和新景点、设施的开发建设,投资建成了面积3200平方米的大型高标准室内展厅,花博园的花木展示、市场交易、生态旅游和科研开发等综合功能将得到充分体现。
行政区划
鄢陵县辖5个镇、7个乡:安陵镇、马栏镇、柏梁镇、陈化店镇、望田镇、张桥乡、南坞乡、陶城乡、只乐乡、大马乡、彭店乡、马坊乡。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
安陵镇代码:411024100
2006年,辖11个居委会:西街居委会、新庄居委会、朱元庄居委会、唐庄居委会、高庄居委会、于寨居委会、轩岗居委会、苏岗居委会、北街居委会、东街居委会、南街居委会。
马栏镇代码:411024101
2006年,辖1个居委会、43个村委会:小田庄、李孟居委会、马栏村、后纸坊村、前纸坊村、议台村、郭营村、岗口村、前杜郎村、碾韩村、梁老村、大田村、韩井村、后杜郎村、娄家村、支家村、东司家村、裴家村、吴家村、城王村、周营南村、周营北村、崔马村、乐陵岗村、苏家村、许庄村、牛北村、牛东村、牛西村、西小庄村、冯家村、南郑庄村、拐子村、姜庄村、蒲堂村、大路村、小路村、刁河村、胡中村、西章甫村、东章甫村、东杨庄村、胥庄村、北郑庄村。
柏梁镇代码:411024102
2006年,辖5个居委会、29个村委会:漆井居委会、王岗居委会、岗底张居委会、官寨居委会、辘轳湾居委会、柏梁村、贾庄村、圪_头村、姚家村、孟家村、大路王村、小王村、甘罗村、袁拐村、曹寺村、文范村、孔村、张坊村、南张坊村、陈家村、胡集村、湾子杨村、林家村、温寨村、黄龙店南村、黄龙店北村、安庄村、滕岗村、席黄村、党岗东村、党岗西村、马
陈化店镇代码:411024103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陈化店村、杨刘村、河西杜村、伍子村、马桥村、后杨村、张刘庄村、黄陵村、王岳南村、王岳北村、所村、东陈村、东明义村、西明义村、云汉村、西后杜村、西苏家村、苏庄村、西黄庄村、武庄村、常村、丁集村、刘庄村、河张村、赵寨村、前程村。
望田镇:411024104
2006年,辖30个村委会:望田北村、望田东村、望田南村、店东刘村、晋庄村、任庄村、前谢村、后谢村、袁家村、武岗村、蔡家村、靳屯村、蔺庄村、翟刘村、杜春营村、程甫还村、逊耕村、老范店村、赵岗村、李庄村、花庄村、黄家村、邱庄村、大王庄村、孙寨村、新色村、堤王村、边王村、和刘村、郭寺村。
张桥乡代码:411024200
2006年,辖35个村委会:新东村、潘庄村、夏堂村、北赵庄村、小寨村、东大王村、东许村、邓李村、罗庄村、陈楼村、张北村、张中村、张南村、后厦村、好汉庄村、康庄村、岗陵寺村、张庄村、南杨庄村、沙滩村、西许村、大宋村、和寨村、邵庄村、裴庄村、苏墩村、河岗村、后张村、后李村、水坑村、丁岗村、屈庄村、碱岗村、阎段村、冯岗村。
南坞乡代码:411024201
2006年,辖26个村委会:南坞村、卜寨村、卢庄村、北坞村、安头村、田庄村、屯南村、屯北村、秦岗村、耿屯村、关庄村、刘圪_村、杨树湾村、时楼村、柴庄村、岗苏村、周桥村、牛薛村、刘贾村、孙老庄村、裴毛庄村、南曹庄村、党庄村、前石村、彭庄村、程庄村。
陶城乡代码:411024202
2006年,辖27个村委会:陶南村、陶北村、明理村、南张庄村、郜庄村、仓头村、赵庄村、蒋寨村、前席村、南大宋村、东刘庄村、坡冯村、南孙庄村、胡庄村、三岗村、十室村、葛庄村、常庄村、追岗村、邢庄村、黄庄村、阎庄村、代张村、徐庄村、扶齐村、后路村、谷庄村、南耿村。
只乐乡代码:411024203
2006年,辖35个村委会:西只乐村、东只乐村、小营村、大营村、庄刘村、前曹村、王建平村、岗周村、小东村、罗寨村、常寨村、东店村、崔庄村、王庄村、王桥村、钱桥村、陈庄村、顺羊村、桥北张村、后杜村、南河张村、沈寺村、胡营村、袁堂村、郭刘村、刘英桥村、杨庄村、观台村、寺后李村、野岗村、司庄村、袁庄村、塔庄村、曹桥村、安赵村、寺东张村、谷庄村、赵庄村、寺后和村。
大马乡代码:411024204
2006年,辖34个村委会:大马村、龙马村、三道河村、西司家村、竹园村、前营村、后营村、高迁王村、大坡田村、二坡田村、赵拐村、太平岗村、马停庄村、吕梁村、王敬庄村、南丁庄村、大圣寺村、朱店村、朱庄村、靳庄村、伏村王村、瞿湾村、王店村、屈岗村、东葛村、西葛村、陈寨村、岳寨村、柳寨村、贤庄村、义女村、前张村、任营村、太子岗村。
彭店乡代码:411024205
2006年,辖40个村委会:彭南村、彭北村、探庄村、曹庄村、孙庄村、官庄村、李寨村、前栗园村、后栗园村、慕寨村、北陈家村、北吴家村、洪沟村、殷坡村、王铁村、韩老村、孟庙村、郜村铺村、霍刘庄村、油坊村、赵家村、北姚庄村、新范家村、南岗村、后肖村、瓜张村、代岗村、谢坊村、刘拐村、黑刘村、北新庄村、李家村、范家村、古城村、前步村、张店村、蒋庄村、凤岗村、田岗村、东庄头村。
马坊乡代码:411024206
2006年,辖41个村委会:马坊寨村、钦桥村、晋南村、晋北村、马坊集村、马贡村、岗河沿村、周陈桥村、左岗村、袁坡村、徐坡村、谷楼村、稻梗村、老梁村、北常庄村、汪楼村、解岗村、程岗村、胡庄村、段庄村、营岗村、卜岗村、姚庄村、前陈村、北丁庄村、前杨河村、后杨河村、朱河村、寺拐村、前彪岗村、后彪岗村、骆家村、北姚家村、孙村、汪庄村、刘桥村、二郎庙村、前白村、丁桥村、半截岗南村、半截岗北村。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鄢陵县上榜。
2020年10月,生态环境部授予鄢陵县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
2020年6月,鄢陵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冀鲁豫片区)。
2020年5月,国家发改委公布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鄢陵县榜上有名。
2020年3月,鄢陵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
2020年3月,赛迪顾问发布了2019中部地区县域经济百强榜,鄢陵县位列第74名。
202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鄢陵县为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9年11月,鄢陵县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19年3月,鄢陵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04年,鄢陵县位列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第100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news/1_657870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