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运用什么技术
第三代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是2011年由袁隆平院士领衔开始启动研究的,所用到的技术工具是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也就是分子生物技术。分子生物技术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可以把DNA的序列进行随意组合,从而让植物呈现出母体的优点。
所谓杂交水稻,是由两个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水稻品种或类型,一个作母本,一个作父本,经有性杂交以后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杂合体。这种杂种的第一代,在生产优势、适应性及经济性等方面胜过母本和父本,这种现象称为杂交优势。
杂交水稻不仅在生产上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开辟了新途径,而且在学术上为自花授粉作物闯出了利用杂种优势的新路子,大大丰富了农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人类水稻种植史上一次重大的飞跃。
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杂交水稻主要是采用基因重组变异而来的一种水稻品种,具体是指选用两个在遗传上有一定差异,但优良性状和相互补充同兼的水稻品种进行杂交,生产出具有杂种优势的第一代杂交种。目前除了在国内发展迅速外,在越南、美国等国家也在大面积种植,并有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所谓转基因是指将原本不属于该物种的基因通过技术手段导入到该物种中。目前我国对转基因的定义比较严格,除了上述定义外,只要采用转基因技术选育的品种也可叫做转基因。
杂交水稻的保持系:保持系从理论上来说可以用任何纯合的且亲和的水稻株系来做。事实上真正专要培育的是雄性不育系。属就拿最常用的原始雄性不育系野败来说,用野败和另一水稻株系A杂交,获得的F1代继续与A进行回交。
反复多代之后,野败的核基因可被几乎完全替代为A的核基因,而细胞质基因仍为不育的,成为了可用于生产的雄性不育系。那么此时,A就是该雄性不育系的保持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zz/2_6571035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