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布朗山普洱茶特点

布朗山普洱茶特点如下:

布朗山普洱茶特点

布朗山普洱茶具有茶汤色鲜亮、香味纯正等特征。布朗山普洱茶指的是朗茶山产的普洱茶,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班章普洱茶,素有王者之称。班章普洱茶泡制出的茶汤色鲜亮,口感霸气十足,并且带有淡淡的蜜香味,饮用起来苦味、涩味最重,较耐泡。

布朗山普洱茶的干茶条索肥硕、厚实,叶脉清晰,冲泡后汤色明亮,香气充实丰富,有梅子香、花蜜香、兰香等香型,滋味浓烈厚重,茶气霸道,刺激性强。苦底重,有的化的较慢,并且有涩味留存,这是布朗山普洱茶的一大缺点。不过,通过恰当的泡茶手法来控制,也能很快恢复甜味,回甘迅速,生津持久绵长。

布朗山普洱茶的历史

西双版纳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是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据考证,布朗山民是古代百濮民族的后裔,包括了现在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百濮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制作、饮用茶叶的民族,是世界茶文化源头。

在历史记载中,百濮民族曾经南迁,在中南半岛建立了以吴哥窟为代表的旷世文明。而另一部分百濮后裔则留在了国内,直到民国时期他们仍然生活在这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布朗山密林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始终不曾离开云南一步。因此承袭于百濮族的布朗族,也被认为是历史上有据可考种植、制作、饮用茶叶最久远的民族之一。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布朗山民将茶树的栽培、制茶的技艺、饮茶的习俗延续千年。随着普洱茶市场的发展,“古树茶”“名山头”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市场的追捧,布朗山作为现今古茶园保留得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茶的价格狂飙突进,布朗山茶农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说到普洱茶,布朗山就是一个不得不提及的地方。

是神农。

据《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的记载,认为饮茶始于神农时代,"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茶经·六之饮》)神农即炎帝,与黄帝同为中国上古都部落首领。

商周说

据东晋常璩所撰《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子国“土植五谷,牲具六畜。......荼、蜜、灵龟、巨犀、山鸡、白雉、黄润鲜粉,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蔓有辛蒟,园有芳蒻、香茗。”

常璩明确指出,进贡的“芳蒻、香茗”不是采之野生,而是种之园林。芳蒻是一种香草,香茗指茶。此说法表明:生活在陕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才是中国最早用茶、种茶的民族,至少已有3000余年的用茶、种茶的历史。

三国说

《三国志·吴书·韦曜传》有"密赐荼荈以代酒",这种能代酒的饮料当为茶饮料,足以证明吴国宫廷已经饮茶。据此,《南窗纪谈》认为中国饮茶始于三国,《集古录》则认为始于魏晋。

三国时代东吴饮茶是确凿无疑,然而东吴之茶当传自巴蜀,巴蜀的饮茶要早于东吴,因此,中国的饮茶一定早于三国时代。

西汉说

清代郝懿行在《证俗文》中指出:"茗饮之法,始见于汉末,而已萌芽于前汉。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郝懿行认为饮茶始于东汉末,而萌芽于西汉。

王褒《僮约》中有"烹荼尽具"、《武阳买荼》,一般都认为"买荼"之"荼"为茶,而武阳即今四川彭山县,说明四川在西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中国的饮茶不晚于公元前一世纪。

中国的饮茶始于西汉,而饮茶晚于茶的食用、药用,中国人发现茶和用茶则远在西汉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扩展资料:

茶树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早在三国时期(公元220-280年)我国就有关于在西南地区发现野生大茶树的记载。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曾在《日知录》中写道,”子秦人取蜀后,始知有茗饮之事。”也就是说,秦统巴蜀之后,中国的饮茶习俗才出现。

起初人们将大的茶叶放在水中煮,茶汤用作药用,嫩叶则作为蔬菜食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茶慢慢得成为一种珍贵的食品,只为皇家御用。

茶的珍贵,自然而然,茶成为一种奢侈的饮品,有钱人士仅用它来宴请上宾。逐渐的,茶慢慢发展成为了酒的替代品。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一些以茶养廉示俭的事例。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陆纳以茶待客的故事。东晋陆纳有廉名,任吴兴太守时,卓有声誉的卫将军谢安有一次去看他。

对于这位贵客,陆纳不事铺张,只是清茶一碗,辅以鲜果招待而已。他的侄子非常不理解,以为叔父小气,有失面子,便擅自办了一大桌菜肴。

客人走后,陆纳让人揍了侄子40棍,边揍边说,你不能给叔父增半点光,还要来玷污我俭朴的家风。陆纳认为,客来待之以茶就是最好的礼节,同时又能显示自己的清廉之风。

百度百科-中国茶史

人民网-茶究竟起源于何时 中国出土最早茶具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18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