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技术 >

小麦怎么种才能高产?

一、 播前准备

小麦怎么种才能高产?

1.选用优良品种:选用丰产性、抗逆性好的优良品种,高肥水地块宜选三抗1号、济麦22、烟农24等品种,中低肥水地块宜选用三抗6号等品种;播前每100公斤种子用200-300克的多菌灵或15%的粉锈宁拌种防治高产优质小麦病害。

2.选择地块:选择地势平坦、耕性良好、排灌配套、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的地块。

3.灌足底墒水:要求灌匀灌透、不冲不漏、每亩灌量不少于80-100立方米。

4.施足基肥:按照测土配方结果,以降低成本、提高肥料利用率。一般底肥每亩施优质有机肥1000-2000公斤、尿素10公斤、三料磷肥20-30公斤或磷酸二铵15-20公斤、钾肥5-10公斤翻地前均匀撒于地面,结合翻地施入。

5.播前整地:灌底墒水后,适耕状态耕后耙耱,做到地边整齐、土地平整、土地松碎、上虚下实、田间清洁、墒度适合。

二、播种

1.适期播种:由于近几年冬前(9-11月)气温有提高趋势,播种时间可根据当地气象预报确定。适期播种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冬小麦自播种到越冬前有50 -60天生长时间大于零度积温在500-600度;当地平均气温降至15-17度,易形成壮苗,有利于安全越冬,小麦生长适中,易获得高产。一般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日。

2.抓好播种质量:采用15厘米等行距条播,要求做到播行端直、下籽均匀、深浅一致(4-5厘米)、覆土良好、镇压确实。同时带肥下种,种肥以每亩5公斤左右的氮磷复合肥为宜。亩播种量10-15公斤,早播易少,晚播可以适当增加播量。每推迟一天,增加0.5斤播量,确保全苗不断垄。

三、田间管理

(一)冬前管理

1.查苗补种:播后10天左右,出苗率低的地块,应立即以小水轻灌,促进齐苗。

2.适时冬灌。及时灌好越冬水,冬灌时间以平均气温降到4-5度,日消夜冻时浇越冬水为宜(一般在11月初前后),一般亩灌水60-80立方米。

(二)翌年管理

1.及时春耙。冬麦返青后适墒及时春耙。耙地深度3-5厘米,盐碱地连续耙地2-3次,耙地时间3月初为宜。

2.水肥管理。冬小麦返青后灌第一水,同时亩施尿素10公斤左右。一水7-10天后浇第二水。后期抽穗,扬花,灌浆三个时期保证供水,冬麦灌浆时避免灌水后大风天气造成倒伏。冬麦后期如有缺肥表现,结合抽穗,扬花期的浇水,每亩追施尿素7-10公斤。

3.化学除草。在小麦起身拔节期(4月中旬前后),用二甲四氯300克-400克/亩或苯磺隆15克-20克/亩兑水25-30公斤喷雾,要求喷湿,喷透,及时灭除田间阔叶杂草。

4.合理化控。对麦苗生长偏旺的田块,在拔节初期使用40%矮壮素150克-200克/亩结合化学除草混合喷雾,控制小麦旺长促根系生长,防倒伏抗病,增分蘖,增粒重,增产量。

5.预防干热风。在扬花灌浆期,每亩喷施50公斤浓度为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00克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应早晚喷施。

6.病虫害防治。拔节后期及灌浆期根据麦田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7.适时收获。最佳收获期是蜡熟末期。机械收获要一条龙作业,保证质量。无漏割,无破碎,脱粒净,损失率不超过5%。

8.小麦收获前,提前7天要做好夏播玉米播前灌水工作,收获后及时清理麦田,准备好播种机械,种子和杀土壤害虫拌种剂,为夏播做好准备。

小麦高产种植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麦高产种植技术:

种植适宜的品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小麦品种,可以提高小麦的适应性和生产力。

合理的密度和行距:小麦的种植密度和行距的合理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和降低病虫害发生率,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施肥技术:根据当地土壤和小麦生长需要,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肥料,增加土壤肥力和提高小麦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

良好的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技术可以使小麦在生长期得到充足的水分供应,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农药防治技术:通过合理使用农药防治小麦病虫害,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损失,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病虫害预警技术:通过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手段,如气象预报、病虫害监测等,提前预警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避免病虫害对小麦的损失。

农业机械化:采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如播种机、收割机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小麦品种等因素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合理的使用,同时也需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避免对人类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05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