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豇豆施肥?
豇豆属于一年生的豆类蔬菜,富含丰富蛋白质、胡萝卜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我国南北地区都有广泛种植。豇豆对种植条件有良好的适应性,既能够露天种植,也可以通过保护地栽培,四季都可以上市。
1、科学施肥
(1)重施基肥:在正式移栽前一周,我们需要结合整厢,深施农家肥1000-1500公斤、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我们在施肥的时候,要保障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防止肥料烧根烧苗。
(2)轻施苗肥:在豇豆幼苗移栽成活到开花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生长状况,决定是否追施提苗肥,假如幼苗长势很弱,可以考虑在幼苗移栽后的7-10天,施用一次提苗肥,兑水浇施尿素3-5公斤、钾肥5-7公斤。
(3)猛施结荚肥:在结荚以后,我们要保障充足的肥水供应,在第一批花谢花以后,要及时追施壮荚肥,一亩地追施尿素10-20公斤、钾肥10-15公斤,在这以后,每7-10天追施一次,共需要追肥2-3次,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4)补施叶面肥:在豇豆进入采摘高峰以后,我们要结合防病治虫,喷施氨基酸、尿素等叶面肥。
2、水分管理
在豇豆播种后、移栽初期,我们都要做好水分管理,以满足豇豆出芽及生长所需要的水分,水分补足要根据土壤含水量而定,如果天气干旱,土壤水分少,就要适时补水,满足植株生长需要。
3、插架引蔓
因为豇豆抽枝长蔓迅速,当长有5-6片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竹竿搭架,架高2-2.5米,每穴插1根竹竿,并向内稍倾斜,两根相交,上部交叉处放竹竿作横梁,呈人字型。豇豆茎蔓缠绕能力不是很强,需要选择晴天中午、下午人工引蔓上架。
4、抹芽打顶
合理整枝是豇豆获得高产的主要环节,植株的第一花序以下侧枝长到3厘米长时,就应该及时摘除,以促进主蔓生长粗壮;等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节位侧枝保留2-3片叶后,及时摘心,促进侧枝上形成第一花序。
5、病虫害防治
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豇豆容易发生锈病,可以选用多菌灵、苯醚甲环唑等喷雾防治;到了结荚期,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叶螨等,可以用10%吡虫啉、灭蝇胺喷雾防治。
氮肥需求。氮素供应充足,茎叶生长旺盛,色泽致密,生长旺盛,产量高,品质好。如果氮不够,它会生长缓慢,叶子会变得更小,颜色更浅。产量会很低,质量不会很好。但是过多的氮也会导致植物过度生长。它会延迟发现的蔬菜的开花和结果,这也不利于生产。小绿叶蔬菜,如小白菜,在整个生长期需要更多的氮。然而,像大白菜这样的大型多叶蔬菜需要较少的氮。如果整个生长期氮肥不足,植株会长得更小,组织会变得粗糙坚硬。
磷肥的要求。磷肥供应充足有利于蔬菜幼苗的生长。有利的茄科水果。瓜豆成熟。这会让他变得甜美和有品质。茄果类、瓜类、豆类等蔬菜在开花结果期需要鳞片急剧增加。但是氮的吸收略有减少。如果后期氮素过多,鳞片不足,茎叶会过度生长,影响正常结果。如果磷钾不足,开花会晚,产量会变得很低。因此,鳞片也能促进蔬菜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在缺氮土壤中,单独施氮肥效果不好,必须与磷肥配合使用。钾肥需求。钾肥供应充足,植株茎秆健壮,抗倒伏能力增强。还能促进光合作用,在日照不足的情况下效果更显著。很多蔬菜也需要大量的钾,比如茄果类、瓜类、豆类等,在结果期需要的比氮还多。在根系养分积累期,需要更多的钾。在根系颈部肥大的后期,氮过多,钾供给不足,会阻碍生长,减缓发育。对其他营养素的需求。
其他营养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对蔬菜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需求虽小,但不能缺,否则会造成“元素缺乏症”。所以需要及时补充所需的营养。温室内肥料损失率低,很多菜农经常出现施肥过量、施肥不合理的问题,一方面造成温室内肥料破坏;另一方面,棚内施肥应控制氨肥,增加磷钾肥,控制使用或不使用硝态氮肥、硝酸铵、硝酸磷、硝酸钾等肥料。同时不适合使用氯化钾、氯化铵等氯化肥料,容易降低蔬菜品质,导致土壤板结。
对于蔬菜来说,很难吸收并留在土壤中。硫酸镁、硫酸铁等硫酸根离子肥料;此外,由于碳酸氢铵易挥发,对蔬菜造成损害,也应限量使用。蔬菜追肥应根据作物品种苗期、花期、果期等不同生育期的需肥规律进行。特别是在肥料需求高峰期,应加强适时、足量追肥。追肥类别应根据具体蔬菜类别的营养需求进行选择,不应盲目使用。追肥后,必须及时浇水稀释,避免因肥料浓度过高而烧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120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