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榛的栽培技术
清除伐桩、树根和树枝,用松土机疏松土壤,深度50-60厘米,并平整土地,然后用深耕犁翻耕,深度40-60厘米,拣净余下的根系,用重型耙耙地,弟1-2年播种作物。在此期间不断清楚原生植物的萌孽,防治土壤害虫。
在生长季节清楚杂草,增加土壤水分贮蓄。农用土地同样翻耕。对腐殖质少的土壤,充分松土,深度13-15厘米,在平坦和坡度小于5的地段,进行全面细致整地;在坡度5-10度的地段,沿等高线带状整地,整地宽度2-3米,留下5米宽度不整地,形成草被带;在坡度大于10度地段,修筑梯田或作块状整地,规格1.5米×1.5米或2米×2米。挖掘深度50-70厘米,梯田宽度4米。于栽植前个月务必整好梯田。梯田表面横向斜面坡度3-8度。为了更好地截流水分,沿梯基用单铧犁翻耕,设置小水沟,每经30-50米堆土横截。毛榛沿截水沟外缘栽植。 毛榛是异花授粉植物,种植场必须栽植4个以上的品种,每3-4行配植一个品种;为了保证授粉良好,每6-7行配置一行实生毛榛。
在具有灌溉条件的肥沃土壤上,株行距7米×8米或8米×8米。在无灌溉条件下株行距6米×6米。在平坦和坡度不大的地段,采用正方形配置。带状整地行距6-8米,采用单干整枝5米×2米配置。在欧榛或大榛和它们的杂种苗上嫁接品种榛,根颈不产生萌孽。栽培单干毛榛的产量不次于灌丛状栽植的毛榛,而且便于坚果采收和抚育。 榛果适时采收的标志是果苞果顶由白变黄,果苞茎部有一圈变成**,此时苞内坚果用手一触即可脱苞,采收时连同果苞一同摘下,运到场院晾晒,堆积厚度4-5厘米,经常翻动,隔2-3天收拣1次果实。再于通风阴凉处晾干,当榛仁含水量降到5%-7%时即可干藏。
榛子贮藏要求低温,低氧,干燥,避光,适宜气温15℃以下,相对湿度60%以下,暗光,否则脂肪转化而产生“哈喇味”不能食用。
栽植株行距为2x3米,每亩地栽植110棵,或株行距1.5x2米,每亩地栽植220棵,?4月中下旬进行栽植,最好选择雨后2-3天后进行栽植,提前挖好定植穴。
将苗放入穴内,边放土边轻提苗木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盖上土后一定要踩实,以免有漏风处影响根须发育。榛木不能深栽,不超出苗木地径3cm即可。回填完土并踩实,并立即灌水,要求一次性灌足灌透,等水渗下后再添土保墒。
封埯后还需用地膜将苗木根部的土壤封上,栽上后就要进行剪枝定干,枝干保留尺度50-60cm,每个枝干剪口下面要有4到5个饱满的枝芽,定干后要立即用油漆将剪口涂上,防止水分的流失。
扩展资料:
榛子耐寒,可度过-30℃的严冬。喜湿润的气候,年降水量700-1200mm的地区适宜栽种,喜光,充足的阳光利于榛子的生长发育和结果
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壤土、砂土、粘土及轻轻盐碱地上均能生长;对地势要求不高,但若海拔较低,则更利于榛子的生长。
施肥量要根据树龄、灌丛大小和土壤的肥沃程度来确定。在榛树的灌木丛下面撒化肥,再配合松土,使土壤与肥充分混合,再盖上土。追肥结束要灌水,若在降雨前追肥,有利于苗木对肥料的吸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js/5_657983540.html